提升风貌辨识度 开启共富新通道!平阳县加快打造坡南传统风貌样板区 | ||||
|
||||
漫步坡南历史文化街区,古朴悠长的青石板路、独具韵味的亭台楼榭,处处散发着醉人古韵,浓浓的繁华市井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夜幕下的古街在灯光映衬下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成为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点”。而这,正得益于坡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建设的东风。 据了解,坡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以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北起通福门,南至文明塔,总面积97.22公顷。近年来,以“平阳活态历史街区样板,温州画境古街旅游目的地,浙东南首条数字街区”为建设目标,围绕“忆访古街。悠居坡南”的主题定位,高质量打造南拳文化园,木偶生态文化园,金敬公故居等文化旅游载体,展现“千年一品平阳驿,平阳最忆是坡南”的风情,在不断提升坡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辨识度的同时,也为平阳县奔向共同富裕打开了新通道。 围绕“三大主线” 绘就古街新画卷 “坡南古街历史悠久,曾是浙闽水陆交通的必经之路,是平阳1700多年的历史见证。因此,打造好传统风貌区对平阳县而言,意义重大。”据县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的设计中,平阳县依托现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通过打造“花园坡南”“幸福坡南”“文化坡南”主线,不断提升传统风貌区的生态环境,配套设施,文化内涵,致力将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打造成生态宜居示范区。 据介绍,平阳县通过实施坡南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水系生态,恢复坡南街“小桥流水,水畅鱼游”的水乡特色风貌,并规划建设龙山公园,文明塔公园,九凰山公园,打造1200平方米的绿化总面积,实现坡南老街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15%,满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要求,营造生态绿色舒适居住环境。 在“幸福坡南”打造方面,平阳县通过沟渠截污及生态修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城管驿站改造装修,坡南老街弱电改造,昆鳌大道道路改造景观提升等5个基础型工程,构筑起了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和全域5G网络覆盖,以及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100%,并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增设养老和幼儿园配套设施,创建和完善体育,文化,卫生等功能设施,建设15分钟便民社区生活圈,全力建设“幸福坡南”。 作为历史古街,“文化坡南”的打造自然必不可少。平阳县通过南拳文化园,木偶生态文化园,龙山公园,通福门广场,滨水绿道,西塘河水系生态驳岸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文化服务内涵,并建立数字化公共治理平台,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构筑“共享生活圈,便民服务网”,推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 聚焦“微改精提” 重塑旅游金名片 “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对于该风貌区的建设,我们一直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方式,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着力打造品牌活力示范区。”据该负责人介绍,平阳县通过由“条状修复”转变为“块状开发”的模式,全面实施标识系统工程,智慧景区工程等7个特色型项目,对现存的历史建筑,危旧房,古宅遗迹等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不仅修缮古桥,古宅,牌楼牌坊共十多处以及危房170间,还将古道文化,商贸文化等元素融入到街区提升改造中,重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金名片。 同时,平阳县以“南拳文化园,木偶生态文化园,金敬宫故居景点,坡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示范段提升工程”等特色工程为重点,围绕“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思路,以系列品牌项目落地为抓手,提升风貌区品牌形象,综合打造全域景区型传统风貌样板区。 随着中国(平阳)武状元文化节暨坡南市集成功举办,南拳文化园顺利开园,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的特色品牌逐渐打响,千年古韵的活力也在一点一点被激发。在通过对文化旅游,商业休闲,非遗传承,创业办公,文创互动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前世。坡南”非遗体验区,“今生。坡南”国潮生活区,“未来。坡南”元宇宙体验区正在加快形成,随着原创美食,手工文创,趣玩,创意民宿等等百余家特色商家成功引进,浙南地区首个“元宇宙+国潮风”的沉浸式商业街区也即将呼之欲出。 紧盯产业集聚 携手走稳“共富路” 文旅融合发展是做大做好乡村共富文章的关键所在,随着平阳县不断做足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飞跃的文章,一幅农村美,村民富的“富春山居”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而在南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的建设中,文旅融合形成的产业创富,正是“平阳经验”的又一次生动复刻。 “我们以传统风貌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区域共富美”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平阳县不断强化“非遗”赋能,通过平阳纸伞,木偶戏等非遗项目带动,创新引进“非遗+”“文旅+”等融合业态,形成以农耕研学,民俗文创体验,特色农产品产销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直接为本地村民创造了百余个就业岗位,并推出了平阳粉丝,平阳橄榄,平阳黄汤茶等伴手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平阳县还积极探索多元业态与历史街区双向赋能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入,通过简化招商模式,以存量资产为“链条”,串联企业和地方,构建了企业“快投产”,闲置资产“增效益”,政府“扩税源”,百姓“增就业”的共富新格局。此外,还坚持“以幸福赢民心,以共享带共富”,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以社会共治,标准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办的“以强四共”工作路径,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享共富新局面。 创新“共建共治” 数智引领助提升 “我们坚持以‘风’统‘貌’,持续创新建设举措,以政民共建共治的上下齐心之风,推动整体‘貌’的提升。”据该负责人介绍,平阳县不仅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还建立“每周例会+每月报表”的“1+1”工作责任制,共先后召开了40次例会、制定了10份工作报表,为坡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平阳县积极创新共建共治举措,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通过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将传统风貌区共划分为8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构建形成了“镇级网格-社区级中级网格-村(居)级小网格”三级“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强化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有序推进,确保各项举措落地有声、落实见效。 平阳县始终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思路,以“整体智治”为根本原则,以“柔性执法”为核心理念,深入实施“门前三包”智慧化管理,并运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监控智能采集违法行为,将违法行为具体信息自动推送到指挥中心预警,再由指挥中心运用摄像头现场喊话进行非接触性执法,多元治理破解长效管理难题,助力风貌区实现常态管理、精准治理。截至目前,该系统共对风貌区内的152家商铺、502户家庭进行了“门前三包身份证”信息录入,共智能监控6次违法行为,有效提升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如今,随着平阳县持续按下加速键,坡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建设也全面提升内外兼修水平,助力平阳县不断擦亮共富底色。下一步,平阳县将持续,以“绣花功夫”开展街区更新,精细化开展格局保护,文物修复,空间织补,民生补短,环境提升,生态修复等工作,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可持续发展与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