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创新推出文化主理人项目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样板 | ||||
|
||||
文成县创新机制推出“文化主理人”项目,破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不足,有效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活力。 一是探索试点,推进“文化主理人”项目基层全覆盖。17个乡镇达成“1+1+1”的联动配合模式,即一名“多边形”专业文化主理人加一名文化助理员加一批乡镇在文艺社团招募的文化能人和文艺爱好者作为文化志愿者进行三级联动,逐级分工、各司其职,实现网格化、全覆盖服务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等文化设施开放更加规范有序,增加错时开放时间,确保每个设施错时开放时间不低于三分之一。 二是创新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探索实施“文化主理人”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入第三方专业文化公司实现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以“新机制”“新体系”“新力量”打造“文化主理人”团队建设管理体系。投入近400万,在全县17个乡镇实行乡镇综合文化站、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社会化管理和运营。全县17名文化主理人都具有舞蹈、美术、表演、乐器等方面的文艺特长,他们除了负责文化站开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等事项外,还要确保每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每周开展1次以上的文化活动,文化主理人入驻乡镇8个月以来,已开展阅读、手工制作、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3000余场。 三是数智赋能,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依托“浙江智慧文化云”“礼堂家”等平台,充分利用城乡一体的文化志愿者队伍贯通线上线下渠道,建立了“终端全覆盖、服务全过程、智慧全流程”的综合型“文化主理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智感知配送系统,打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协助乡镇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做好圈内场馆预约、活动开展、文艺团队新人招募、文化志愿者招募等工作,2022年12月份,文成县“浙里文化圈”服务指数位居全省第1位。 四是深挖特色,打造公共文化品质化产品。一镇一品深度挖掘和打造,将17乡镇的特色用故事讲出来,让文成拥的标签和色彩更加鲜明和出彩,打造乡镇独有的特色IP,让文化独有的花朵在乡野间绽放。围绕刘伯温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举办刘伯温传说故事推广、畲歌畲舞教学、唱红歌等文化活动400余场。助力文旅融合。在让川村,每周举办畲族竹竿舞体验、畲族捣糍粑体验、畲族“山哈歌对唱”体验(学唱)、畲族“摇锅”趣味运动体验等畲族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提高了村里的旅游人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