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理响文旅 共话发展 | 市文广旅局党员干部助力讲好“‘八八战略’在身边”的故事(一)
时间:2023-05-23 10:56:50 来源:机关党委 字号:[ ] 阅读量:

2305301053062386336.png


文旅融合语境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盘点


图片1.png


宣讲员:温州博物馆副馆长 季海波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八八战略”中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本次宣讲将讲述文旅语境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泰顺非遗资源的广阔空间。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到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类。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详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含的范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国现行非遗保护分为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十个门类。

浙江省的非遗工作体现在2007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8年《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看不见摸不着,但有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身边,它囊括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它小之又小却又博大精深。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泰顺的非遗工作

泰顺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戏)之乡”“中国廊桥之乡”,先后被确定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县”“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传统节日保护基地、非遗旅游景点、非遗教学基地、非遗主题小镇等各类非遗基地14处,市级非遗传承基地23处,市级非遗体验基地3处,市级非遗民宿创建单位3家,县级非遗传承基地29处。在国务院批准公布了1372多项(3821个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泰顺有6项。此外省遗17项,市级106项,县级186项。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8人、市级92人、县级443人。泰顺多山,多水,进入泰顺,除了山,还是山,交通不便,环境相对封闭,文化遗产原真性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泰顺廊桥

说到泰顺,就想起廊桥,说起廊桥就想到泰顺,廊桥已经成了泰顺的代名词,也成了泰顺人的精神桥梁心灵深处那座依依归处。泰顺各类古桥众多,有476座。可分为木拱桥、木梁桥、石拱桥、石梁桥、提梁桥等,目前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廊桥15座。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柴桥”,“大桥”,“蜈蚣桥”。泰顺编梁木拱桥是一种以木梁为主要材料,采用别压穿插等传统技艺,实现大跨度跨越的拱形桥梁结构,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极高的一种建筑样式,泰顺至今仍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编梁木拱廊桥。

廊桥的文化内涵

商贸功能:(乡村自选商场)廊桥因其本身休憩空间和遮风避雨等功能,聚落的公共活动中心,从而聚集了人气商气。历史上,泗溪下桥村、柳峰墩头村、三魁薛宅村等聚落还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了商业街道。

祭祀功能:在泰顺,绝大部分廊桥的廊屋都设有神龛,主要祭祀佛、道两教的名神偶像,也有不少地方神灵,祭祀活动至今仍有延续。因其具备了乡间祭祀的功能,廊桥自然就成为当地乡民完成心理诉求的重要场所,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

风水守护功能:在乡民的心理层面,廊桥亦可视作聚落风水图腾。廊桥在聚落中往往扮演围护水口的角色,像是聚落家门口的守护神,人们借此来表达对传统思想中聚气聚财的良愿祈盼。廊桥在遭遇水患毁坏后,村民们会在第一时间完成重建。这种积极而速效行动,除了使水域交通快速恢复以外,与人们对聚落风水的补救意愿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非遗必须有活态传承才可以。我们所掌握的廊桥营造相关的信息都是历史上的信息。这个本已处于濒危边缘的非遗项目,通过建桥、艺人收徒授艺,保护和传承状况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

此外,泰顺非遗项目还包括药发木偶戏、提线木偶戏、泰顺碇步龙舞、泰顺畲族民歌、泰顺木偶头雕刻、手工治陶、车木工艺、石雕技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推进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非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文化创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21年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承活力明显增强,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传承体系更加健全,保护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彰显。2023年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中提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新一代文博工作者们要顺应新时代新发展,立足本职,与时俱进,续写新时代“八八战略”新篇章。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