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理响文旅 共话发展 | 市文广旅局党员干部助力讲好“‘八八战略’在身边”的故事(三)
时间:2023-05-30 10:53:53 来源:机关党委 字号:[ ] 阅读量:

640.png


风雨二十年乡村文化振兴路

作者:温州市文化馆 马知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而农民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大多数。我党是依靠农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又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他在“八八战略”中专门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只有乡村文化振兴,农民树立乡土文化自信,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才能有效推进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这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二十年来,温州市在乡村文化振兴道路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本人就亲身参与并见证这些发生。

2005年,我刚到文化馆参加工作不久,就作为农村工作指导员被市里派驻到温州最偏远的泰顺县新浦乡库村工作。当地条件十分落后,壮劳力基本都外出务工了,村里除了少数公家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老人和孩子。没有公共文化阵地,甚至文化馆下乡演出的时候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因此公共文化活动也十分稀少。这也是当时温州农村偏远地区的普遍现状。随着“八八战略”深入推进,政府逐步打破城乡壁垒,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这一年时间里我见证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落实,家家户户基本通了电视信号,看电视成为他们最常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一年里,我看到村庄道路硬化工程的推进,道路交通更加便捷,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丽。

2013年,为解决乡村文化阵地,设施落后和稀缺问题,省里启动了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温州市积极响应,形成了一个个温州方案、温州智慧、温州经验,赢得了美誉,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1年底,温州市建成文化礼堂3593个,建成数量居全省第一。当其时,我随检查组下乡检查调研时,看到一座座文化礼堂纷纷落成,每个村都有了自己崭新的文化阵地,心情分外开心畅快。硬件设施有了,如何提高这些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让文化阵地真正活跃起来,成为是温州群文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2018年,温州市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启动“乡村文艺繁星计划”,将农村中有共同的文化需求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乡村艺术团,引导他们入驻当地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礼堂、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开展常态化文艺活动,培育村民文化生活自我供给能力,力图打造一个村民“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至此之后,乡村艺术团建设在全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经过两年时间努力,2678支乡村艺术团如雨后春笋般在温州大地涌现出来,顺利实现了温州市行政村的全覆盖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全入驻。他们就像流动于温州基层的“文艺轻骑兵”,在积极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股文明和谐之风因着文化的力量吹入温州广袤基层大地,奏响乡村振兴的雄浑序章,以实践诠释着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理念内涵。

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艺术团,温州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面对乡村艺术团师资资源不足的情况,温州市以温州市表演艺术培训机构公益大联盟为纽带牵手乡村艺术团,积极引导城镇众多社会培训机构丰富的师资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一步推进了城乡文化资源的统筹发展,收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2020年温州市又通过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开发了“繁星计划”手机打卡系统。通过文化活动现场手机实时打卡的方式,推动团队管理向“精准化”转变、团队建设向“规范化”转变、团队活动向“主动式”转变、文化工作向“数字化”转变,实现乡村艺术团的现代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年均开展活动12万场,服务300万人次。

乡村艺术团的建设,在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搭起了一座座地域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文明和谐友爱的桥梁,让村民、文化资源、文化项目三者互动,做到了“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乡村艺术团的建设活跃了基层文化阵地,壮大了基层文化队伍,成为地方文艺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我市培养民间文艺人才队伍的基地。这20年来温州市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是“八八战略”在温州的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归根到底,都是“八八战略”正确指引的结果。 能够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亲自参与这一历史,何其有幸!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