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点赞!我市这10家单位入选2022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
时间:2023-06-28 17:07:34 来源:产业发展处 字号:[ ] 阅读量:

近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旅游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指导的2022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已经揭晓。我市共有10家单位入选8个榜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


颁奖典礼现场图片

↓ ↓ ↓


1.png


2.png


3.png


5.png


6.png


2022浙江文化和旅游业十大新闻事件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9.png


10.jpeg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朔门古港遗址位于鹿城区,地处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隔江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遥相呼应。


8.png

瓷片堆积


该遗址考古工作从2021年10月开始,至去年年底结束。发掘面积约5万平米,揭露了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8座码头、2艘沉船和海量的瓷片堆积等重要遗存,其中龙泉瓷残件等瓷片数量达10吨以上,文物年代从北宋延续至民国,尤以宋元时期为主。


7.png

南宋沉船鸟瞰


评审专家认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涉及城市、港口、航道航标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填补了海丝申遗港口类遗产的缺环;码头、沉船、海量的商贸类货物构成了商港的核心元素,各类遗迹互相印证、有机联系,为温州做实龙泉瓷外销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完整的证据链,既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考古与港口考古的重大收获,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程不可替代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


11.png

杨冰杰/摄


2022浙江文旅融合十佳县(市、区)


温州市洞头区


12.jpeg


近年来,洞头区锚定“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目标,依托海岛资源优势,不断深入实施“旅游兴区”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创成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获批设立半屏山海洋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省十大海岛公园并获评全省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


13.jpeg


洞头区为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相继出台了《洞头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两年行动计划》《关于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等扶持文旅体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文件。


14.jpeg


近三年,新增落地57个文旅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推进青山欢乐岛、同心小镇等休闲旅游“龙头”项目。建成望海楼非遗文化展示馆和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新馆,创成市非遗体验(传承)基地14家,非遗百家坊(工作站)3家。


15.jpeg


度假休闲、海上运动、邮轮游艇、红色研学、婚纱摄影等业态不断涌现,中屿等到你、韭菜岙沙滩等网红景点广受游客青睐,沙滩音乐会、妈祖平安节、七夕节、放生节等文旅融合品牌日渐成熟,构筑起了“生态+文化+旅游+经济”产业链。


2022浙江文化和旅游十大烟火市集


温州瓯海青灯市集


16.png


2020年10月以来,青灯市集每年分春、秋两季举行,致力于做精做美江南水乡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最美市集。2022年青灯市集入选浙江省示范级文旅融合IP名录。

2023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暨青灯市集全国美学大会(春季)活动6天总人流量突破20万人次,4月30日当日人流突破7.2万人次,共产生销售额6580万元。


17.png


18.png


市集活动期间,超60家媒体参与报道,共计刊发相关报道 120多个篇次新闻稿件和专题专版。另据统计,发布在抖音、小红书的青灯市集相关内容超过1000 篇,吸引超过8500 万人次浏览。青灯市集相关内容,全网总浏览量超过 1.6亿人次。


2022浙江十佳旅游演艺


《塘河夜画》


19.png


《塘河夜画》是中国首部关于城市主题记忆的夜游演出,结合繁华城市的风貌,让繁华与意境相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 


20.png


诗画山水,温润之州的温州城里不仅有“大江东去”的豪放瓯江,也有“小桥流水”的婉约南塘。塘河水有形,承载着温州2000多年的历史。连接温州和瑞安的温瑞塘河,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开始,就是水上交通大动脉。


21.png


全长36公里的塘河,历史更迭,名人辈出,两岸沿途风光无数,《塘河夜画》演出全程3.3公里,共计1小时。


2022浙江最值得去的十佳乡村博物馆


瑞安东梨民艺博物馆


22.png


东梨民艺博物馆位于平阳坑镇东源村东梨文旅产业园内,展厅面积 450 平方米。2022年获评省级乡村博物馆。


23.png


东梨民艺博物馆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亟需保护非遗名录的木活字印刷术、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夹缬技艺为核心文化基因,集传统染织绣实物收藏展示研究、染料种植园、植物染工坊以及研学培训交流为一体,展品包括中国以及印度、日本、非洲等的染、织、绣纺织品以及纺织工艺工具 。


24.png


博物馆还建设了主题民宿、中草药植物染料园等十大区域,并盘活农业用地110亩,种植玉米、水稻、棉花、油菜花、小麦、草莓等农作物。


25.png


此外,运营管理者还以东梨民艺博物馆为核心,打造文化实训基地。成立“东梨手艺互助社”,帮助当地50%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以活态体验为核心的研学教育,培育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和匠心精神。


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


26.png


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位于泽雅镇唐宅村,主要展示瓯海地区富有特色的造纸历史文化,展览主题明确,具有鲜明的在地性。


27.png


全新提升的场馆调整了观众参观动线,使用了恰当的色彩搭配与柔和的灯光,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形式将造纸生产过程的关键流程等形成知识点,以视频、声音、图片、文字、插图、流程演示等多种媒体形式对中国造纸材料的演变、造纸术的传播、温州造纸、泽雅传统造纸、古法造纸工艺流程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8.png


场馆外部还有室外造纸体验园区,让观众参观结束后可马上亲身经历纸浆生产到抄造纸张全部过程,是将参观与研学紧密结合的一大标杆。


2022浙江省十佳康养目的地


文成长寿康养之乡


29.png


30.png

组图 邢碎汉/摄


文成,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谥号为名,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浙南山区生态县,拥有一流的生态资源优势,被誉为“温州之肺”“天下第一大氧吧”,先后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县、中国气候养生福地。文成还拥有刘伯温文化、红色文化、畲乡文化、侨乡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因此被誉为“生态的王国、风景的迷宫、万物的乐园、旅游的胜地”。


31.png

金宏杰/摄


天湖旅游度假区和铜铃山国际森林康养度假区是文成最特色的两大康养产品。天湖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达16.38平方公里,以休闲度假为核心,汇聚时尚运动、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田园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景区伴生型高山湖泊旅游度假区。铜铃山国际森林康养度假区以铜铃山的自然生态、优势产业资源为基础,补位养老养生发展需求,打造以康体养生为主题,集森林氧吧度假、文化体验、特色商业、运动拓展为一体的生态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洞头海霞红色康养村


32.jpeg


洞头区北岙街道海霞村,北面环海,西至柴岙村、南至大王殿村,西至鸽尾礁村,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


33.png


海霞村通过建设旅游基础配套项目,实施服务提升计划,完善旅游交通体系,逐步实现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完善,游客消费体验提升。


34.jpeg


海霞青年营有 24 栋石头房,保留原有的东海石屋外观,对内部结构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高端的军旅体验民宿群,集用餐、娱乐、住宿于一体,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35.jpeg


联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海霞学院、海霞青年营、海霞军事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发展,布点“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要素上拓展出“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新要素,提供可赏可游可居的红色康养旅游目的地。


2022浙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十佳案例


瑞安市心兰苑小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36.png


老街新创,多彩出圈。心兰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位于玉海街道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秉承“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创建理念,借力文化底蕴,突出多元主题,实现空间互享,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享受有层次有深度有高度的公共文化服务。


37.png


心兰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拥有文化海楼、利济医学堂等10余处文保单位(点)及非遗馆、美术馆、鼓词馆、南戏馆、文化驿站等一批极具瑞安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定期向公众提供讲座、沙龙、演出、培训、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服务,让艺术“破圈”而行,以生动姿态走入寻常生活,让公共文化真正惠及每一个老百姓,出家门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多元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38.png


2022浙江年度十佳乡村旅游目的地


温州平阳南雁镇


39.png


南雁镇地处平阳县西南山区,是省级4A级景区镇、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境内自然人文资源禀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40.png


近年来,平阳县南雁镇围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标,深化旅游产业内涵,加快产品供给、强化要素支撑,持续深入推进“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突出文化引领,高品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同时,南雁镇十分重视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纳入工作要点,充分利用景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新篇章。


*本文图片来源产业发展处、各县(市、区)文旅主管部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