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温州晚报】非遗龙灯“亮”起温州年味
时间:2024-01-18 15:58:34 来源:温州晚报 字号:[ ] 阅读量:

“正月灯,二月纸鸢,三月麦秆作吹箫……”龙年佳节将至,又到了温州非遗龙灯“龙”重登场之时。

温州作为百工之乡,各县市区都有独具特色的龙灯。每到正月,四层高的乐清“首饰龙”、龙口衔珠的瓯海“大龙灯”、以龙化字的龙湾拼字龙等十余种形态各异的温州非遗龙灯,舞动“火树银花满天舞”的盛景,也点亮了温州年味。

乐清首饰龙:龙身承载300名“演员”

乐清市北白象镇东才村一幢老宅里,一天到晚都能听到叮叮咚咚的敲击声,1月17日,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顺奎带着他的团队加紧赶制5只首饰龙,其中最大的那一只,将在龙年元宵节作为主角出现在当地热闹的灯彩游艺活动中。


640.jpg


乐清首饰龙俗称“首饰龙灯”“龙船”,起源于明朝末年,是乐清传统工艺美术灯彩品种之一。每年元宵节前,村民们会首先抬出首饰龙,沿大街小巷来展示,用来纳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最后,各个村会把首饰龙送到庙里,用火焚烧,这是送龙上天,表示祈福。2014年11月乐清首饰龙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40 (1).jpg


“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林顺奎说,龙年将至,首饰龙的订单激增,无奈龙灯工艺复杂,人手不足,他只好一一婉拒。

他介绍,一般首饰龙,长5米,高3米,宽2米,龙身分四层,重量最多可达800多斤。有80多个楼阁、亭台,浓缩了《封神榜》《西游记》等80多出戏,龙身上近300个形态各异的绸塑人物,经一万多个大小不一、纯手工制作的零部件驱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640 (2).jpg


一条大型首饰龙的制作要花费将近半年的时间。“光是前期用木条、竹条捆扎填充龙形结构就要一个月。”林顺介绍,有了总体框架后,还需要植入齿轮,这是首饰龙动起来的“奥秘”。这些木制齿轮,大的几乎有篮球那么大,小的约莫指甲盖大小。5种不同规格的齿轮紧密咬合,以精准协调快慢不同、幅度各异的人物动作。“每一个齿轮都要自己打磨,精密度很高,若有一处轻微卡壳,首饰龙就动不起来了。”


640 (3).jpg


林顺奎自幼师从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邦栋,是第五代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去年,他制作的首饰龙被搬进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还首次“游”出了海外来到美国纽约街头,展现温州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梧田大龙灯:龙口可容“八仙过海”

三角状的龙须,像刺一般扩散,龙口大张,口中衔珠,上颚可见精美的八仙过海、二龙戏珠的画面……温州龙舟博物馆里陈列的瓯海梧田大龙灯正是出自非遗传承人熊定华之手。


640 (4).jpg


梧田大龙灯又称(花口大龙灯),因龙口颇具特色而得名。熊定华介绍,大龙灯龙口一般画有八仙过海、对龙抢珠等画面,整体由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组成。一条龙灯从头到尾,由凳板几十节至百节以上不等的软质材料串联而成,阵容变化丰富。

大龙灯活动在当地盛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二、廿二、廿三三天,梧田村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爆竹声震耳欲聋,龙灯队伍挨家挨户参龙、祭祀、朝拜、祈福,祈求五谷丰登、丁财两旺、全家幸福。


640 (5).jpg


大龙灯队伍巡游大街小巷,不时停下来舞龙。舞龙时景观极为壮美,“鲤鱼化龙”“顺反蟠龙”,忽上忽下,忽前忽后,俯仰翻滚,相互围绕,一会儿如蛟龙出水翻江倒海,一会儿又如龙翔九天扶摇腾飞,龙那巧妙绝伦的流动线条,蕴藏了无穷的意趣。


640 (6).jpg


“大龙灯一般有船形和蛇形两种,重量可达一百多斤,需要四五个成年人才能抬动。”熊定华介绍,此前受疫情影响,村里暂停了大龙灯活动,现在政策放开,又将迎来龙年,各村的龙灯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附近不少村里都提前两三个月开始筹备龙灯活动。

龙灯活动的复苏,这让熊定华兴奋不已,他从1984年开始制作大龙灯,经历了将近40年的历练,看到了许多人转行离开,他也从手艺人变成了“守艺人”,如今,他将制作流程制作成书稿。“借着龙年的喜气,希望书稿明年有机会出版,让更多年轻人,学习传承龙灯文化。”

龙湾拼字龙:舞出来的“天下太平”

连日来,龙湾区瑶溪街道龙水村朱宅的拼字龙舞龙团正在加紧排练,计划在正月初二,五条龙灯齐上阵,为市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拼字龙灯舞是温州龙湾独特的群众体育活动形式,其艺术特色得益于拼字龙灯的独特结构。龙头、龙尾与龙身分开,各自成一节。龙身一般为9档(也有7档),由30米长(或25.5米)的遍布鳞甲彩布连成。


640 (7).jpg


忽而为龙,忽而为字,拼字龙常常数条同时出动;它通身艳丽,头部更是花团锦簇;头、尾与身间也不相连,但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堆锦龙衣相链,若即若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与寻常龙等大为不同的“分段”,才使得这两条龙可以幻化出汉字中的“点、撇、捺”等不同笔划,随意组合出“天下太平”“上元大吉”“代天行化”等20多句吉祥话。


640 (8).jpg


舞龙时,威风的锣钹鼓点声响了起来,饰以团花五彩,雍容华贵的龙灯缓缓游入场中。它们先昂首拜天、再低头拜地,而后便摇头摆尾、穿梭游弋起来。只见昏暗的天色里,璀璨斑斓的游龙忽而追逐嬉戏,忽而转洞盘山,引来一声高过一声的喝彩。

鼓声越敲越急,当舞蹈酣畅之时,龙却忽然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竟是“天下太平”这四个大字。当人群慢慢从惊喜中回过神来,相机闪光灯如焰火般连连亮起。可是忽然间那些字又消失眼前,依旧只有活生生的游龙,穿梭在五色彩灯中……

龙湾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拼字龙灯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汤和信俗,距今已有400多年的传承历史,龙灯可巧妙拼出吉祥字形,别开生面突出了龙文化“驱灾赐福”的永恒主题。2007年6月,龙湾拼字龙灯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鳌江大龙:“东方第一龙”游向新年

1月17日,在平阳九叠河公园,7名制作艺人正在赶制有99米长的鳌江大龙,将用于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鳌江划大龙活动。

鳌江划大龙,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末就已盛行,民间匠人以竹编、纸糊等工艺制作大龙,在上、中、下埠巡游,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渐成习俗。素有东方第一龙之称。


640 (9).jpg


“鳌江大龙”曾经沉寂多年,2000年,为迎接新世纪到来,鳌江老人根据童年回忆和历史资料,制作了第一条“鳌江大龙”,此后每逢盛事都会制作“鳌江大龙”庆祝,2009年“鳌江大龙”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40 (10).jpg


在制作现场,工人们用毛竹篾条、绸布等材料制作龙身骨架,用铁丝和胶带扎好龙头。据了解,今年的鳌江大龙比去年长了11米,总长达99米,其中龙头高5米、龙身直径2.4米,为历年长度之最。此外,在往年基础上还增设龙脚和龙尾摆动,并升级龙声效果,惟妙惟肖地呈现龙的游动形态。

制作完成后,鳌江镇将举行“鳌江划大龙”迎龙盛典和盛大的巡游。届时,200多名壮汉抬着气势磅礴的大龙走上街头,以这种方式祈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