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 |||||
|
|||||
1月21日,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揭晓,温州朔门古港遗址(2023)入选。2023年3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全票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仅是温州千年商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坚强实证,更是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崇高献礼。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鸟瞰图)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介绍,2023年度古港遗址工作持续推进,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整理研究和遗址展示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港城整体布局、时代演变、码头样式、沉船场景和瓷器来源等的认识更加系统深入;田野发掘集中于朔门城门-瓮城区、瓮城外港口区、3号码头南侧及2号沉船区域,发掘面积约1800平方米,出土瓷器等各类文物1400余件,碎瓷片约4吨。 朔门瓮城外北宋江岸 市考古所副所长刘团徽介绍,朔门城门-瓮城区是2023年度考古发掘的重点,目前早晚两期的城门、城台、城墙及瓮城基址已基本揭露出来,城址叠压关系清晰,基本厘清了朔门区域的分布范围、平面布局、建筑样式和历史沿革:早期城墙为砖包土芯结构,墙内填土夯筑,城门进深8.7米,城墙趾阔5.75米,城台内外发现对称分布的四个大石础,城内东侧发现两个时期的砖砌登城马道及道路;瓮城平面呈半圆形,条石包边、内部填土,外跨近35米,内宽约26米,进深13米,趾阔4.2米;晚期城墙为石包土芯结构,包边墙以条石构筑,城台增厚至11.2米;瓮城平面呈长方形,外跨32.1米,内宽17.3米,进深15米,趾阔5.3米。瓮城门均设在东侧,晚期瓮城内东南角发现疑似戍守营房类建筑基址。晚期城址叠压在早期城基上,位置稍向南移,方向亦有偏转。瓮城北侧及3号码头南部北宋江岸得到确认,岸线变迁轨迹更加清晰。其中瓮城北侧石砌驳岸保存较好,揭露长度约12米,外有木桩围护。目前,北宋、南宋、元明、清代的岸线已基本查明,为各时期港区布局、功能研究夯实了基础。 9号码头 此次发掘,港口区新发现9号码头1座,揭露长度15米,落差3.25米;码头整体为突堤式石砌码头,近岸及江底两段为台阶式,中段做成斜坡状,内部阶道以长条石砌筑,宽2.2米,两侧垂带用纵向条石、块石混筑,中段以长方石板抵护;东西两侧置长木板夹护,外有密集木桩加固。该码头用料大方、做工考究、砌筑规整,当为官用码头。9号码头以西的7号码头,头端此前已探明,本次发掘揭露石铺码道路面,南北长逾23米,规模较大。9号码头以东的木栈道继续向南延伸至北宋江岸,南北长约39米,该栈道可能为9号码头淤积后代替使用的栈桥式码头遗迹。 3号码头 “3号码头整体长33米,两期延续使用,南部确认北宋石砌江岸。目前,朔门古港遗址已发现台阶式码头、斜坡式码头、三级月台式码头、单级小码头、木栈桥式码头和近岸埠头,码头体系更加丰富,堪称宋元时期码头建筑的杰出范例。”刘团徽说。 2号沉船 1号人骨(2号沉船东北侧) 刘团徽介绍,古河道内2号沉船的船体轮廓及其附属构件分布范围初步摸清,在沉船东、南、西北侧新发现3具人骨遗存,其中东侧者保存较好,推测与木船同期沉没溺亡于此,可能与船难事故有关,船舱内有部分瓷器露出,进一步活化了千年商港的历史场景。另外,新发现的3号沉船压在7号码头之上,受环境影响,现场保护暂未清理。 出土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