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韵“南”寻 博物添彩——苍南文博力量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 ||||
|
||||
近年来,苍南县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博物馆游热度攀升。苍南县博物馆作为苍南文化地标,是苍南县唯一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于今年升级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为贯彻落实苍南县委县政府“强城行动”决策部署,今年以来,苍南县博物馆创新服务模式,发挥博物馆特色,做好“文化+”文章,全力打造文化体验的新场景,让文化遗产展现时代光彩,文化赋能“强城行动”,用文博力量助力文旅融合发展,为温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贡献苍南力量。 一、跨界创新,激活文物“新生命” 秉持“创新引领,文化赋能”的理念,以“博物馆+”的模式,深入挖掘馆藏文化,让文物“活”起来,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通过“IP形象塑造+文创产品开发+沉浸式剧本杀+特色研学”的多元化路径,不仅打造了苍博象博士这一生动IP,还推出了涵盖生活美学的30余款文创产品,让文化触手可及;首创的博物馆主题沉浸式剧本杀,用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黄石遗梦”剧本,吸引众多游客与居民沉浸其中,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秘之旅,自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首次发布以来,累计开展剧本杀活动6场,共计180余人体验;依托馆内展览,策划文化研学路线,设计研学打卡手册,研学活动如火如荼。今年苍南县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显著增长,三个季度累计接待观众29.8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9.9万人次;接待研学团队85场次,服务观众4500余人次。 二、拓展交流,共绘文化“新图景” 以文博力量为引擎,不断拓展文化交流“朋友圈”,多渠道盘活文化资源,构建广泛的文化合作网络。携手吉林省博物院、浙江美术馆、文成县博物馆等省内外多家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共同策划并成功举办萧耘春书法展、中国历代贝壳拓片展等高质量展览,提升苍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深化“博物馆+”合作模式,强化馆校合作、馆企共建,与苍南中学、灵溪一小、浙江三澳核电项目参建单位、新居民中心4家单位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将博物馆的丰富资源精准对接校园、企业和社区,促进知识共享与文化传承,实现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通过流动博物馆项目将文化盛宴送到基层,今年开展红色主题、昆虫知识科普流动展全县巡展活动4次,惠及更广泛的民众群体。积极营造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今年荣幸地接受了桥墩乡贤黄祥苗、唐美霞伉俪无偿捐赠的历年收藏文物150余件(套)、华莱士食品有限公司捐赠的华韧秋书画28件,非遗传承人徐玲玲太平钿剪纸作品2件。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更加广泛和深厚的基础。 三、节庆引领,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把握五一、518国际博物馆日、中秋、十一等重点节庆日,依托168黄金海岸线旅游路线和中心湖、湖滨路消费集聚区,创新推出“文博馆之夜”、“博物馆露营大会”、“中秋赏月韵”等节庆专场活动,将博物馆、非遗文化体验等融入其中,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夜间开放、节庆专场活动、互动体验、非遗展示等方式,激发游客和居民的参与热情,带动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有效带动周边旅游消费,让苍南县博物馆成为接待168黄金海岸线路线游的一个重要集结地和打卡地,推动“文旅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自5月份实行夜间开放以来,截止9月份,共计开展72场博物馆夜间活动,服务群众近15万人次,场馆单日最高参观人数由2万人次上升到5万人次,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屡创新高,成为苍南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