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我市首家省级“茶”空间 解锁温州气质的“非遗茶生活”
时间:2024-05-23 14:56:27 来源:温度新闻 作者:冉梦蝶 字号:[ ] 阅读量:

点击播放视频


品一盏墩门工夫茶,茶香氤氲中尝一尝地道非遗糕点;点一杯中药奶茶,体验养生年轻态,同时还能近距离观赏点色剪纸、采茶戏等非遗表演……


W020240522580845005406.jpg


日前,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了首批25家省级“非遗茶空间”名单,我市“长生老号”入选,以“茶”为媒,以非遗传承为核心,解锁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风尚。


W020240522580845992926.jpg


什么是“非遗茶空间”?

省级“非遗茶空间”是指以传统制茶、茶习俗、茶礼、茶器、茶点、茶服等与茶相关非遗项目(以下简称“茶非遗”)传承弘扬为核心,以非遗茶生活展示、体验、交流服务为业态,空间内联动至少2项非遗项目,将非遗项目的展示、传播、体验与茶事经营活动深度整合,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旅消费场景。

根据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关于扎实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系统性保护的意见》,到2027年,浙江将建成省级“非遗茶空间”100处。


W020240522580846893839.jpg


缘何脱颖而出?

“长生老号”省级“非遗茶空间”位于苍南县灵溪镇建兴东路,其设计理念突出非遗文化与当地特色的新中式风格,剪纸、木偶剧、陶瓷烧制等非遗产品以及茶糕点、茶酒、茶具等茶元素文创琳琅满目,整体表现出古朴、精巧、雅致的艺术风格,室内面积1000平方米,室外空间约1500平方米,具备茶饮、社交、传承与传播的多重空间功能。


W020240522580848588081.jpg


“长生老号”在传统制茶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自主设计与研发了一系列新中式茶点与伴手礼。比如结合中药炮制技艺,根据现代饮品文化发展趋势,开发了中药养生茶饮,把传统茶、中药与年轻人连接在一起;与桥墩月饼制作技艺传承人丁学观、苍南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尔杰合作,开发融合本土特色的茶系列糕点、月饼,提升了茶点的文化附加值;与苍南锡器、苍南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王道成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茶具、茶器;与丁氏古法护肤配方传承人丁云铭合作,出品茶元素化妆品,吸引更广阔的茶爱好人群……


W020240522580849818173.jpg


除了力推本土茶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外,“长生老号”立足“非遗传习所+茶空间”的定位,联动了墩门工夫茶制作技艺、苍南白茶制作技艺、五肾茶制作技艺、桥墩月饼制作技艺、点色剪纸、苍南糕点制作技艺、玉湖老酒汗酿造技艺、苍南锡器制作技艺、苍南陶瓷烧制技艺等9项省级、市级、区(县)级“茶非遗”相关项目进行常态化的传承实践,墩门工夫茶传承人吴淑飞等多位代表性传承人长期入驻,从事茶相关活动的日常运营、研学活动与体验交流。


W020240522580852981448.jpg


W020240522580854058876.png


如何玩转“非遗茶空间”

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如今,走进“长生老号”,游客可以参观中医药(参茸)博物馆、茶体验馆,可欣赏到传统地方戏曲采茶戏、参与茶文化研学。有兴趣的茶友可提前咨询制茶体验课程、茶百戏、茶艺体验课等,还可报名茶文化之旅一日游(涵盖茶园观光、茶知识讲解,采茶、制茶、品茶等体验项目)。


W020240522580859154473.jpg


据悉,“长生老号”每年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约20场,打造传统中医药精品康养线路2条,茶共富精品旅游线路3条,非遗相关主题活动10余项。茶空间还将围绕“非遗茶生活”的应用场景,开展跨项目、跨类别联创,以“苍南百艺”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作为载体,结合茶技艺、中药技艺,打造传统产业的衍生文创产品,让传统工艺与非遗技艺自然联动,实现“茶非遗”与旅游、科技、教育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多元融合的市场运营机制。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