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七连冠!温州市本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时间:2024-07-26 15:39:20 来源: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字号:[ ] 阅读量:

7月24日,2023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评估指数发布,温州市本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再获全省第一名,实现自2017年以来“七连冠”;各县(市、区)非遗保护前20名中,鹿城区、平阳县、泰顺县上榜。


20240726_093326_022.jpg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通过非遗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组织体系和创造创新四个方面共79个具体评估指标,对全省设区市、市本级、县(市、区)2023年度非遗保护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评估,并发布2023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全省市本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五名的城市依次为:温州市、杭州市、绍兴市、嘉兴市、金华市。

温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传承、技艺的延续,铸就了温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全市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省级159项,市级779项(966个保护单位);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0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33位,代表性传承团体14个,代表性传承群体20个,非遗项目总数与非遗传承人总数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20240726_093326_023.jpg


近年来,温州非遗坚持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宗旨,以“见人、见物、见生活,共建、共享、共富有”为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工作,有序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创新打造“非遗百家坊”“非遗一台戏”等非遗传播新品牌,进一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体系,非遗保护硕果累累。2009年以来,林顺奎等10位非遗传承人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陈忠达、陈春兰2位鼓词传承人荣获曲艺“牡丹奖”,瓯剧传承人方汝将荣获传统戏剧“梅花奖”,另有“百花奖”等全国性大奖数十项,获得奖项之高、人数之多,全国罕见。

系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

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温州非遗立足温州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入挖掘内涵,积极探索“非遗在社区”等创新实践,实现非遗规范化管理和活态化传承。


20240726_093326_024.jpg


一是聚焦“非遗在社区”,促进非遗在城市社区中的广泛传承传播。2017年,温州市率先开展“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2020年,温州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八个“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之一;2021年,发布《温州市瓯越非遗百家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现已完成三年一百家建设计划,命名101个各具特色的非遗百家坊,推出首批十大优秀“瓯越非遗百家坊”和首批十大“非遗在社区”优秀传承人,真正将“非遗小场馆”建到群众家门口,展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非遗新生态。

二是聚焦“规范化管理”,建立温州非遗保护相关规章制度。近几年,温州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温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加大非遗保护政策激励。制定出台《永嘉昆曲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正式颁布实施,公布《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管理办法》和《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制定《非遗百家坊建设及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保障非遗传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0240726_093326_026.jpg


三是聚焦“非遗教育”,积极探索非遗与国民教育的融合路径。与温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布《温州市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方面做了整体部署;与温州理工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由市第十四高级中学牵头的“温州非遗校园联盟”正式成立,真正实现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精彩蜕变,让非遗与国民教育体系交流融合、携手共进。

创新性传播,可持续发展

立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积极传播推广,推动非遗向多个领域辐射,与现代生活完美链接,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现非遗可持续发展。


640.gif


一是聚焦“公共化服务”,着力提升非遗传播影响力。借助55个非遗体验基地、101个非遗百家坊开展传统戏剧、曲艺等各类非遗展演活动,组织“非遗六进活动”,成为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年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和文化遗产日前后,策划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2023年春节,九山书会让温州戏曲故里的美名登上央视戏曲春晚,温州各县(市、区)的非遗年俗也通过镜头的传递为人熟知;为期3天的文化遗产日通过线上线下交相辉映的方式,围绕“百工匠心独运”“闻香品茗观道”“回味瓯味嘉肴”“妙手保颐养生”等板块展开,汇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乐清细纹刻纸、永嘉昆曲、中国活字印刷术等50余项非遗项目,为市民打造一场可赏、可听、可感、可品的非遗百工美学市集。


20240726_093326_030.jpg


20240726_093326_031.jpg


二是聚焦“国际化传播”,提升温州非遗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用温州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温州非遗与温州市海外传播中心联合制作两季《让世界看见温州非遗》系列短视频,并在全球各大媒体推送,让温州非遗走出国门;2023年11月24日至11月25日举行的2023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上,非遗中心策划的“海丝之路 瓯越非遗”——2023非遗品鉴会也是圈粉了海外13国嘉宾;2024年在温外国友人新年招待会暨“让世界看见温州非遗”主题活动在温州肯恩大学温肯楼举行,200多名在温外国友人齐聚一堂,非遗美食温暖人心;平阳漆器、彩石镶嵌、细纹刻纸在2024年跟随浙江省人民政府亮相法国巴黎、匈牙利巴兰尼亚州,受到一致欢迎。一次次的对外交流中,温州非遗的活态传承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讲好温州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726140230.jpg


三是聚焦“产业化发展”,深入挖掘和发挥非遗当代价值,通过创建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市共创建7个传统工艺工作站、150个非遗工坊,入选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3个、省级工坊32个,洞头贝雕、泰顺三杯香、为唐公肉燕……一个个非遗工坊从传统技艺出发,辐射上下游产业链,为地方就业提供了充分的活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726140233.jpg


微信图片_20240726140235.jpg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文明流传的见证,也是一座城市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在温州,非遗正在以更加鲜活、更加昂扬的姿态,链接现代生活,绽放时代华彩。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