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 鹿城区
鹿城区“艺享夜游”公共文化服务促文旅消费
时间:2024-07-29 14:13:21 来源:浙江文旅政务 字号:[ ] 阅读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建设,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的指导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各单位勇于担当、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中,温州市鹿城区“艺享夜游”公共文化服务促文旅消费被评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优秀案例。

主要做法

健全机制抓统筹。一是实行专班运行。成立区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强化资源整合,形成部门协调联动、重点会商研判的高效运行机制。二是加大专项拨款。设立项目专项资金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探索实施文旅资源区域性整合。制定《鹿城区文化驿站运行管理暂行办法》《鹿城区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管理办法》,每年拨款240万用于补助文化驿站和城市书房运营。

规划引领促长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鹿城区“艺享夜游”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设规划》《鹿城区“艺享夜游”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深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并与温州城市建设项目有机结合,纳入鹿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多轴线、多中心、多层次推进夜间文化发展。二是强化区块联动。以“点、线、面”方式,在五马-墨池坊历史街区、九山-松台山、瓯江沿线、南塘景区等项目建设中,植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功能,形成公共文化“艺享夜游图”。三是推动社会共建。鼓励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文化驿站、乡村艺术团等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创作优质作品参与夜间全民艺术普及大联欢、书画夜间展览等活动,定期进行考核与激励并予以奖励,建立优质艺术节目项目库。


20240729_140442_000.jpg

“艺享夜游”优质项目展演活动


筑牢阵地强基础。一是开展专业培训。针对项目负责工作人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业余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等先后开展3次培训。组织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人员前往西安学习夜间文化服务经验,吸纳“大唐不夜城”的夜间文旅新模式,拓宽思路。二是提升业务能力。委托专业院团对民营表演团队进行业务指导,着力提升表演者业务素养,为“艺享夜游”项目提供服务和储备人才。三是培养公益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累计招募近2.1万文化志愿者参与文艺赋美工程、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开展。

取得成效

鹿城以“‘艺享夜游’公共文化服务促文旅消费”项目带动创成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2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夜间文旅活动5000余场,累计426.43万人次参与;居民阅读率、公共文化满意率分别居全省、全市前列;接待过夜游客782.7万人次,实现过夜游收入130.4亿元。2022年旅游演艺游客同比增长357.71%,居全市第一,实现“艺享夜游”赋能经济发展目标。

以文化空间融入城市肌理。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五马墨池历史街区、江心屿等工程前期规划,让“文化剧本”成为“工程蓝本”。新建城市岛屿等5大街区园区,打造墨池坊民间活态博物馆集群、郑曼青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空间,扩大“艺享夜游”版图。


20240729_140442_001.jpg

郑曼青文化艺术中心展览


以多元主体投入文化建设。引入2.7亿元社会资本打造塘河夜画等文旅项目。双井坊运营小剧场等文化业态,吸引民间投资6160万元。小坝坊植入文化驿站,开展音乐会、手作等活动,月均人流量15万人次,月均营业额610万元。


20240729_140442_002.jpg

小坝坊开展音乐会


以数字创新提升服务品质。在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动态录入1090个公共文化场馆,滚动发布1.44万场活动,实现场馆“一键查询”、活动“一键点单”。建成永嘉学派馆、童谣馆等智慧场馆,投用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应用,在历史街区首推“智慧大脑”,动态监测人流、演出等情况。


20240729_140442_003.jpg

塘河夜画


经验启示

鹿城以文化植入带动旅游收入153.4亿元,全国各地近3000人前来参观学习交流,带动温州形成系列演艺产品。“艺享夜游”被新华网、中国文化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其中新华网阅读量超99万人次,优质项目在杭州等多地文化走亲中广受好评。“夜学”“夜读”“夜演”“夜游”“夜赏”“夜市”等六大文化矩阵,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鹿城经验”。

丰富夜学夜读形式内容,形成公共文化和夜游双向促进局面。在南戏城市书房植入文化展示、戏服体验等功能,打造可玩、可游、可体验的场馆。发展商贸文旅,联合康奈鞋文化馆打造五大企业读书联盟,联动开展夜间阅读、研学旅游活动。文化馆、展览馆等提供延时服务,文化驿站推出“一站一品”,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


20240729_140442_004.jpg

南戏城市书房开展阅读活动


提升夜演场景感观效果,让沉浸式文化体验为旅游铸魂。全面升级“瓯江夜游”场景,“塘河夜画”演艺创成全省首批旅游演艺精品、十佳旅游演艺项目。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在街区、景点举办国际踢踏舞之夜、音乐分享会等演出671场,超106万人观看。在五马历史街区推出“穿越嘉年华”互动表演,国庆期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三分之一,显著提高;日均营业额超千万元,同比增长约10%,创历史新高。


20240729_140442_005.jpg

五马历史街区“艺享夜游·穿越嘉年华”沉浸节目


做大夜游文化IP,用文化的影响力打响了旅游品牌。打造九山书会南戏文化高地,央视戏曲春晚和网络等各大媒介浏览量超3.45亿人次。以“烟火气+文化气”打造“夜温州”文旅品牌,串联美术馆、城市书房等文化点位,开通都市漫游巴士,打造夜间文旅线路4条。

优化夜赏点位布局,多元化文化展陈增加了夜游景观厚度。按照“一馆一主题”思路,打造东山书院等11个文化展示精品项目,植入演出、分享会等活动。年代美术馆、墨池坊等提供多样化夜间展览项目,连点成线,开拓文化“夜空间”。

打造夜市消费集群,夜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焕发了城市活力。深挖千年瓯越文化,打造十大特色文旅市集,“呦呦鹿鸣”等三个市集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九山书会 大宋戏仓”戏曲生活市集作为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吸引近60万人次到访,创造460万营业额。

群众反馈

“艺享夜游”项目自开展以来,受到市民游客欢迎和一致好评。2022年以来,举办夜间文化培训288课次、夜间阅读活动893次,30.9万人参与。五马历史街区、小坝坊音乐慢生活区、城市阳台等景区、街区成为市民游客夜间文化“打卡地”。“艺享夜游”项目品牌影响持续扩大。


专家点评

来其发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公共文化专业委员会专家

鹿城区“艺享夜游”项目,构建了城市夜间文旅互促互融新场景,拓展了文旅融合新赛道,让“含新量”与“含金量”兼得,可圈可点。

文旅融合破圈服务,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文旅融合服务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风尚,满足群众需求,这是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应当把握的方向。鹿城区“艺享夜游”项目,破圈聚集组合文旅服务元素,探索多元化共建共享新模式,值得点赞。鹿城区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文化街区、旅游景区、夜间经济,形成了文旅融合百花争艳新场景。

文旅融合跨界联手,实现“大文化”服务新格局。文旅融合应当实现跨界联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由文旅部门“独舞”变社会各界“共舞”,形成“大文化”服务格局。鹿城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瓯江夜游、白鹿市集非遗体验馆等文旅设施,发挥文化驿站、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主体作用,打造九山书会·大宋戏仓等十大文化夜市,用“文化IP”扮靓夜间文旅线路,变“流量”为“增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大合唱”。

文旅融合承古惠今,搭建穿越时空新通道。鹿城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植历史文化,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以新型文化创意元素培育特色文化“创客”,擦亮穿越时空、记住乡愁的文旅服务品牌,让“网红”变“长红”,让“流量”为“留量”,让“游客”变“常客”,让优秀文化成为穿越时光和记住乡愁的新名片。鹿城区“穿越嘉年华”沉浸式体验区,让“王羲之”“谢灵运”“郭璞”带市民开启穿越之旅,在修复朔门古港遗址公园建设中,打造古港遗址博物馆、宋韵文化展示区等文旅新场景,打造集历史、建筑、文创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鹿城模式可供借鉴。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