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温州日报】文产资金撬动产业发展 温州这些文产项目向“新”而行
时间:2025-01-15 09:55:44 来源:温州日报 字号:[ ] 阅读量:

00301234294_f574c0df.png

充满历史韵味的寺前街聚焦年轻人消费需求,打造沉浸式体验。 郑鹏 摄


岁末年初,温州文化产业浪潮汹涌澎湃。从青灯市集的热闹非凡到大麓音乐节的激情四溢,从非遗技艺的传承到时尚演艺的展现,从老街的焕发新生到文化新地标的崛起,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在省市两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精准助力下,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蓬勃发展,更为温州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与竞争力。

事实上,这些文产项目的“出圈”之路,早就有迹可循。2024年,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的12个项目出圈出新;2022年,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永嘉县四个县(市、区)凭借优异成绩跻身全省择优选取的20个县(区)之列,获得三年1.2亿元的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在省市两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共同推动下,且看,这些文产项目如何勇攀高峰,向“新”而行?


以文化为引领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数字赋能非遗传承,海丝古港再焕新生;从梧田老街、寺前街到浙南时尚演艺中心,特色文化IP争相绽放;临近跨年,青灯市集、大麓青年音乐节等多场文化盛宴为温州增添更多节庆氛围……如今,各类文化产业项目“破题出圈”,在不经意间助力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岁末暖冬之际,古色古香的寺前街上游客络绎不绝。一场“游龙则灵·寺前暖冬季”活动,吸引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四面八方而来,让这条沉浸在市井烟火中的百年老街显得越发亮眼。2024年10月1日,这条有着800年历史的寺前街,经过两年的改造提升后焕新回归。

而位于鹿城区的双井坊烟火文旅街区,2024年10月,温州首届喜剧时尚节在此落下帷幕。短短5天时间里,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打卡,演出场均入座率达98%,为城市点燃“喜剧火”之余,亦实现了老城复兴与文化传承的和谐共生。


传承创新动力强劲 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借助省市两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我市不少项目正不断探索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温州是南戏故里,九山书会则是南宋时期温州南戏创作与演出中心。如今,“九山书会”这一名称被用来命名位于市区的温州南戏文化园。深化戏舞融合、戏旅融合的温州南戏文化园,正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悄然融入年轻人的“打开方式”。为温州量身定制的首部原创沉浸式越剧《凤冠》,自2024年7月首演以来便迅速走红,20多个场次实现“开票即秒空,场场都火爆”。

通过打造工美电商直播中心、传承发展中心、合作交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及产业共富平台,温州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项目,致力于让传统工艺“拥抱”时代,让瓯越工匠“传承有道”。据龙湾区委宣传部有关人士介绍,工美电商直播中心现已吸引31家企业入驻,实现网络销售额1799万元,直播销售发展态势良好。

此外,为非遗木活字植入数字科技的中国(东源)木活字非遗研学旅游基地项目,正计划稳步推进“农作劳动实践区”“非遗体验集聚区”和“研学营地综合区”三大板块的建设,让非遗与研学、阅读、科技、生活美学、旅游相互融合,提升非遗体验感。


从消费现象到文化现象 营造新场景为消费“添把火”

消费文化作为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与文化消费双向赋能。

2024年12月26日-31日,2024冬季·青灯市集全国生活美学大会,在温州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再度举行,“点亮”塘河两岸。此次市集展出场地面积达8.3万平方米,汇聚来自150多个城市的5000多名手艺人,展出20多万件器物。历届青灯市集除了不断刷新场地和手艺人的人数外,也让一众文化元素得以在这一消费场景中日渐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

从文化消费层面来看,除了青灯,温州所致力打造的“浙南时尚演艺中心”、大麓青年音乐节等一批文化新地标与IP,都趁着“演艺热”蓬勃发展的东风,营造全新的文化场景为消费“添把火”。

前不久,大麓青年音乐节温州站开唱,当天,郑钧、万能青年旅店、房东的猫、麻园诗人等艺人和乐队纷纷亮相,激情开唱,与2.6万乐迷共度难忘跨年夜。据悉,这是温州大麓青年音乐节继2024年国庆场后,第二次在瓯海开唱。火热的氛围不仅弥漫在音乐节现场,更带火了周边区域的住宿及餐饮消费。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