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世界级“入场券”,温州拿到了三张! | ||||
|
||||
好消息!国家文物局近日批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温州矾矿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泰顺廊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浙江段、闽浙木拱廊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其中,拿到了这三张申报“入场券”,意味着温州距离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古城朔门外,南依古城,北临瓯江,东靠海坛山,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该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在基建考古工作中被发现,2021年10月迄今,总发掘面积约9000平方米,揭露和发现了朔门和奉恩门城门、瓮城、城墙、水门头陡门、10座码头、3艘沉船、干栏式建筑、木质栈道、瓷片堆积带等一系列重要遗迹,出土了瓷器、漆器、铜钱、琉璃器等各类文物5000多件、瓷片达20余吨,还发现了丰富的贝壳、果核、稻谷等动植物遗存,以丰富的遗迹、遗物实证了温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千年商港。 朔门古港遗址不仅规模庞大、遗迹丰富、要素齐全、年代清晰,是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标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丝申遗体系港口类遗产的关键缺环,被誉为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也是我国海丝申遗工程不可替代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堪称“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重大发现。2023年3月,朔门古港遗址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6月,朔门古港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海丝的核心是港口,港口一出一进,构成了中国和海外交通的重要物证。专家认为,朔门古港遗址的发掘,从遗迹到遗物,为海丝提供了充分证明,是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和走进国门的一次重要发掘,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进入鼎盛的充分证据,实证了温州千年商港、海丝节点的历史定位。古港遗址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年代最清晰的港口遗址,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关键的指向意义。
温州矾矿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陈会斌 摄
温州矾矿遗迹,其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明矾开采地之一,对研究古代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温州矾矿遗迹及其文化景观由自然山水、人工与自然联合的产物和人工建造的文物古迹共同组成,代表着矾矿以“采—炼—运—销”开发全过程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系统的整体,是一个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明矾矿业文化景观实例。 矾山矾矿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其关系密切的挑矾古道、溪光炼矾旧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产相继获评“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遗产所在村居福德湾村相继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泰顺廊桥
闽浙木拱廊桥是中国文化瑰宝,更是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活化石”。据统计现存100余座,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采用榫卯结构以小木构件编织成大跨度的木拱桥梁,彰显了中国古人无上的智慧,是中国桥梁技术史上的杰出范例。 泰顺是“中国廊桥之乡”,泰顺境内现遗存古廊桥32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座,是全国现存古廊桥最集中、最有特色的区域之一。根据批复,本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泰顺廊桥为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文兴桥。 2024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正式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闽浙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传统智慧与创新发展、公共教育与社区赋能等领域对推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