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文博“小馆”出圈 曹湾山遗址博物馆里里外外全是人 | ||||
|
||||
“正月初一至初七,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里里外外全是人。”曹湾山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小黄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她每天在馆内讲解展品的前世今生。 曹湾山遗址位于鹿城区藤桥镇戍浦村,是浙西南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距今4000多年。遗址拥有生活居住区、墓葬区的明确功能分区,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好川文化聚落遗址,同时也是研究温州地域特色文化——瓯文化的重要一环。曹湾山遗址博物馆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春节期间试开馆以来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馆内打造多个沉浸式互动式空间 从市中心驾车出发,前往曹湾山遗址公园,车程大约40分钟。下车后,抬头便看到博物馆建筑外立面,土黄色格外显眼,现场已有不少游客拍照打卡。除博物馆外,该公园还由集散广场、活动草坪、儿童游乐区等景观场所组成。 进入博物馆正门,“瓯文化之源——曹湾山遗址博物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内部展厅通过高低错落的几何空间,让人仿佛瞬间穿越至千年前的瓯越先民部落;一楼的弧形玻璃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从此处向外看水景,与远方的戍浦江相连,景色宜人。 主展区布置在一层和负一层,由“温润之地”“考古挖掘”“山海之民”“文化之融”“古今之韵”等五个单元构成,分别展示了曹湾山自然地理、考古发现的过程,先民们的生产劳作方式,以及曹湾山遗址与好川文化、良渚文化等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馆内不仅有文物展览,还采用场景还原、幻影成像、沉浸式展厅等方式,吸引不少孩子驻足围观。如在负一层的互动制陶区,通过触屏按钮,即可体验古代制作陶具的过程;还可与AI数字人互动,了解更多关于曹湾山遗址的“前世今生”。 “作为温州城区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这里是东瓯文化的源头,意义非凡。通过动画互动,孩子们能接受相应的文化教育,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市民金先生退休前是个建筑师,他已经是第二次来这个博物馆参观,还特地带上孙子接受熏陶。 讲解员小黄介绍,曹湾山遗址作为瓯文化源头好川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馆内所有展品都是以1:0.9比例还原的仿制品,且馆内打造了多个沉浸式互动式空间,让市民尽可能真实、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瓯文化的源头和发展历程。 设计灵感来源于对瓯字的解构演绎 “目前该馆正处于试开放阶段,后续完善后将对市民正式开放。”鹿城区藤桥镇团委副书记朱为枫介绍,曹湾山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737平方米,地上2层,层高4.5米,地下1层,层高4.85米,建筑总体高度9.65米。作为温州首个由乡镇打造的遗址博物馆,前期在建筑设计和整体规划布局上下足功夫。 “我们邀请专业的建筑设计师,结合四周的水景进行打造,展现出了‘瓯居海中’的理念,俯瞰整个博物馆,可谓壮美。”朱为枫说,其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对“瓯文化之源”的“瓯”字的解构演绎,基于场地文化特征,以现代手法演绎传统精神,搭配夯土质感的石材饰面,使整体建筑外观更具文化气息,跟遗址博物馆的属性非常契合。 “除博物馆外,曹湾山遗址公园的规划还在进一步深化中,未来遗址公园由遗址保护区、遗址模拟展示活动区、农耕文化展示区、考古科教文创区等区域构成,届时将为市民提供新的文化休闲场馆,更是学习史前文化、了解温州先民的绝佳去处。”朱为枫说。 不少文博小馆成打卡新宠 据了解,除曹湾山遗址博物馆外,春节期间,我市各大博物馆成为市民与游客探寻“年味”的不二之选。其中,不少文博小馆以独特的文化视角、特色的展览主题、贴近生活的展陈方式,成为当下年轻人春节打卡的新宠。 “温州看展又有新去处啦!除了展览,建筑本身也很值得拍摄欣赏。一楼的复古走廊,二楼的平台窗台以及大楼梯;展馆里还有一处阳光洒满白钢琴的角落,特别美好。”市民李女士春节期间来到鹿城墨池公园内的华盖里无际艺术馆,打卡了“华盖艺影”主题首展。也有不少市民在温州美术馆观展的过程中,留下别样的新体验:“温州美术馆‘竹报平安’的主题展览真的是美轮美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与此同时,瓯海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所开展的新春市集、拓印福袋、造纸体验等趣味活动;东经纸文化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古籍诞生记”,龙溪艺术馆举办的“房间-贾宇豪绘画作品展”等,也迎来一批参观者。这些小馆不仅避免了“文化拥堵”,其主打“小而精”“小而专”的特色主题,让有兴趣的观众能深入其中,开启一场沉浸式体验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