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普及让生活更有滋味 | |||||
|
|||||
全民艺术普及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不断促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以“文艺赋美”文化品牌建设为依托,深入挖掘文艺资源,打造文艺演出新空间,助力建设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普及全民艺术 赋能城市活力 近年来,温州“文艺赋美”工程全面铺开,共建“文艺赋美”场地超1000个,入驻文艺团队366个,纳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主题公园、旅游景区、重点社区等全覆盖。温州市推出“文艺赋美”精品站点30余个,小坝坊慢生活街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心屿、茶山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等试点场地示范效应突出。 截至目前,“文艺赋美”工程累计开展演出2万余场,先后与“戏剧嘉年华”“青年戏曲演奏大赛”“市民文化节”等文艺品牌、赛事联动,汇集众多文艺资源、专业艺术力量加入“文艺赋美”展演。 温州还不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早在2018年,温州市就发动各级文化馆、社会培训机构、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共同成立“温州市表演艺术类培训机构公益大联盟”,利用社会培训机构富余的师资,通过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品牌联创,在温州市构建了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的公益培训新模式。截至目前,公益大联盟成员达482家,累计开展公益培训课程约1.8万次,受益群众达数十万人,开展各类公益巡演、文化下乡等活动2500余场。 延展演艺空间 赋美文旅景观 当前,小剧场已成为全国多地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供给与消费的新场景,有效激活景区景点、文旅街区、文博场馆等文化旅游空间。温州有40多家城市小剧场,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体,受到市民的欢迎。 例如,鹿城区的小剧场联盟有又戏又乐·戏剧工厂、猛果小剧场、意空间小剧场、盲堂演艺空间等12个成员,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涵盖多层次、多元化内容的文旅演艺供给体系。温州首部原创沉浸式越剧《凤冠》在九山书会的南戏艺术空间小剧场亮相后火速“出圈”;双井坊成为2024温州接励城市喜剧节重要演艺场所。小剧场为市场输出“文旅+科技”“文旅+演艺”“文旅+文创”等现代化产品,打造了城市沉浸式文旅新场景。 为支持演艺文创空间发展,温州设置了文旅融合演艺奖励。2023年2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城市特色小剧场、曲艺小词场开展常态化演艺活动,在经认定的在市区景区、文旅街区的规范场地、小型特色剧场组织各类常态化文旅融合演艺活动,全年演出达到100场且每场演出达到30分钟的,给予运营管理机构30万元奖励。 扶持文艺团队 培育文化品牌 近年来,温州市社会文艺团队蓬勃发展,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文艺社团一路高歌猛进,硕果累累。例如,已成立20年的温州合唱团,创造了享誉全国、名扬海外的“合唱的温州现象”,举办了“最美在温州”温州市合唱团20周年全国巡演专场音乐会,广受好评。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规范团队发展,温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组建乡村文艺团队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实施意见》《温州市乡村艺术团管理办法》和《温州市社会文艺团队扶持补助办法》。同时,每年开展温州市优秀乡村艺术团、社会文艺团队评选活动,给予优秀团队奖励。 温州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品牌——乡村艺术团,以破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充分的难题。截至目前,温州市共组建2700多个乡村艺术团,入驻全市3593个文化礼堂、1621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各类群文活动达30多万场,受益群众近880万人次。 温州市还搭建了各类乡村文艺团队展示平台,依托农民文化节、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等平台和渠道,举办村歌大赛、器乐大赛、舞蹈大赛、乡村达人秀等群众性大赛活动,提高乡村文艺团队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镇一品、一村一韵”的文化特色格局和融入乡村故事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温州的文化风貌和风土人情。同时,温州市还在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线路上开展文艺表演,激发城乡文旅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振兴。 在不断创新品牌、搭建展示平台的同时,温州市还持续加强基层文艺队伍建设,举办乡村文化能人技艺展示(展演)活动,开展乡村文化示范户和文化能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能人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