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要闻
温州:文艺赋美演绎城乡新景
时间:2025-04-18 10:24:45 来源:温州文化馆 温度新闻 字号:[ ] 阅读量:

城市街头转角遇文艺,乡村舞台好戏连登场……近日,浙江省“文艺赋美”街头演艺精品点位名单公布,温州市文化馆市民文化露台、“南曲清音”古戏台、江心屿、小坝坊·慢生活音乐文化街区、寺前街历史文化商贸街区、梧田老街等20个点位成功上榜,成为展现地方特色、赋能城乡美学的“文化窗口”。


1.jpg

温州市文化馆市民文化露台


2022年起,温州“文艺赋美”工程全面铺开,以来自全市文化馆(站)、演艺业协会、群众文艺团队等文艺志愿者为参与主体,选择城市社区、商业街坊、文博场馆、主题公园、旅游景区等适宜空间开展常态化演出,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走出了一条从“打卡流量”到“文化留量”的蝶变之路。


汇聚人气

让群众“转角遇到文艺”

“虽然那天下着小雨,但是音乐声一响,不少市民观众就围拢过来,有人随着音乐轻轻摇摆,也有人大大方方‘喊两嗓子’……”回忆起正月里的热闹场景,温州市文化馆市民文化露台相关负责人仍历历在目。


2.jpg

温州市文化馆市民文化露台


这个巧妙利用市文化馆三楼露台打造的文艺舞台,让文艺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或是精心排演的传统戏曲展演;或是多点位、小场景的民谣专场;亦或是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市集……一场场不同主题不同门类的惠民演出,将温州高品质的文艺成果分享给市民及游客。当星空、霓虹照映在市文化馆标志性的玻璃金字塔上,“耳边和着乐声,真的有种‘温州卢浮宫’的松弛感。”市民陈女士感慨道。

据悉,温州市文化馆市民文化露台分为动艺广场、静艺广场两大空间,自改造提升以来,结合“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时令佳节与重要时间节点,不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分享交流等文化活动,如星空市集、元宵音乐会、港台经典金曲演唱会等,让市民沉浸式地享受艺术熏陶。


3.jpg

温州市文化馆市民文化露台


2022年以来,温州市文化馆市民文化露台年接待市民及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温州市文化馆还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文艺空间广泛参与,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上开辟“市民文化露台”专题栏目,总访问量累计近700万人次。


4.png

“南曲清音”古戏台


从有限的空间内走出,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并巧妙利用城乡“角落”空间,在人流集聚场所“见缝插针”搭建文艺舞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文艺赋美”场地超1000个,推出精品站点30余个,入驻文艺团队366个,纳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主题公园、旅游景区、重点社区等全覆盖。


5.jpg

鹿城区小坝坊·慢生活音乐文化街区


老村旧宅的小坝坊内的盲堂,如今已是温州最具浓厚文化氛围的音乐现场之一;夜幕下的公园路“南曲清音”古戏台,沉浸式戏曲表演与霓虹灯光交织出奇幻时空;在洞头北岙街道中心街榕树下,突然响起低吟浅唱的民谣……“文艺赋美”工程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着文化艺术走进大众,融入百姓生活,在温州每一个不期而遇的转角,听到、看到、感受到。   


6.jpg

洞头区中心街榕树下洞听音乐汇


好戏扎堆

打造“无边界”文艺舞台

“文艺赋美”路千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我市各地纷纷推出“场景差异化”内容供给,将演出舞台布局到更接地气、能引流促消费、增强体验感的文旅场景中去,让“文艺范”遇上“烟火气”。


7.jpg

雁荡山灵峰景区越剧折子戏


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洞石室、碧潭清泉而著称的雁荡山灵峰景区内,正上演一出出别开生面的越剧戏曲快闪和古风NPC互动,老牌景区掀起国风、文艺、时尚潮流新风;汇聚了玉海楼、利济医学堂、心兰书社等各级文保单位和李维樾故居等10多座民居的瑞安市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让游客在老建筑中品味文艺与生活的交融,探寻商贸文化脉络。


8.jpg

瑞安市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民族村古樟平台,通过畲族歌舞、民俗互动,让游客深入了解畲乡文化;平阳县坡南历史文化街区,则依托深厚的历史文脉,将古琴、木偶戏、鼓词、莲花等独树一帜的非遗基因融合进“文艺赋美”表演……


9.jpg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民族村古樟平台


近年来,全市各文化馆(站)不断挖掘新空间,打造“无边界”文艺舞台,创新培育本地群文队伍,开展具有地方特征的文艺活动,使得“文艺赋美”品牌影响日益深远,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10.jpg

平阳县坡南历史文化街区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市“文艺赋美”工程累计开展演出2万余场,先后与“戏剧嘉年华”“青年戏曲演奏员大赛”“温州市文化艺术展演”等特色文化品牌、赛事联动,汇集众多文艺资源、专业艺术力量加入“文艺赋美”展演。


11.png

瓯海区梧田老街


各地还相继引入专业策划团队指导商圈、景区运营,立足传统节日,融入宋韵、潮玩、非遗等元素,推动“文艺赋美+”多业融合,让“打卡流量”自然沉淀为“文化留量”。比如瓯海梧田老街演艺活动紧扣时令特色,结合重要节日等节点,将文化艺术、前沿科技巧妙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沉浸式的实景演艺、悠扬民族乐器演奏、韵味十足的宋韵表演等为主题,打造出一系列兼具艺术水准与通俗魅力的演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打卡,2024年,梧田老街引流1332万人次的游客,营业额累计约为3.1亿元。


12.jpg

泰顺泗溪廊桥文化园


泰顺泗溪廊桥文化园则以“世界最美廊桥”——泗溪姐妹桥为核心,天地为幕山水入戏,推出大型山水实景剧《我在廊桥等你》,打造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新标杆。园区还融合古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了30多位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常态化展演木偶戏、碇步龙舞等非遗项目,组织音乐演出、廊桥等活动,将艺术融入自然与建筑空间,形成“可听、可感、可互动”的文化场域。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