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温州还能这么玩!童谣带你解锁趣游新姿势~ | ||||
|
||||
叮叮当,探寻古韵风华 《叮叮当》仅三句歌词:“三脚门外孤老堂,松台山上仙人井,妙果寺里猪头钟。”虽简短,却藏着温州的古城风貌、人文景观及民俗渊源。 “三脚门”是温州城区来福门旧称,属1681年前白鹿城七大门之一。 @i鹿城 “孤老堂”旧址现是妙果寺商场。明末水灾,百姓撤离,“空巢老人”无依。胡姓员外倡议兴建孤老堂,众人响应,孤寡老人终得安身。 @温州深夜食堂 松台山位于古城西隅,属“九斗山”古迹。山上的“仙人井”是“二十八宿井”之一,水质清冽。传说唐时宿觉大师在此修行饮用此水,坐化后,井便得名。 松台山仙人井 @小红书-饭团 Lz 妙果寺在松台山南麓,有1000多年历史。寺内“猪头钟”高2米多、重超400千克,材质特殊,钟钮似猪头,声响清脆,一直留存至今。 @i鹿城 十二月令,邂逅温州诗意 “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不到百字的篇幅,将温州四季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温州发布 正月的温州,残冬未远,新春已至。江心屿梅林梅香清幽,街头巷尾花灯璀璨,孩童欢笑,满是新春蓬勃朝气。 @i鹿城 二月里,温瑞塘河两岸柳色朦胧,柳枝轻摇。孩童在河畔放风筝,纸鸢与春燕齐飞,远处青山含黛,尽显春之诗意。 阳春三月,瓯越麦浪滚滚,生机盎然。农家孩童折麦秆做箫,吹奏曲调,劳作身影与麦浪构成田园生机图。 @泰顺旅游 人间四月,大罗山繁花似锦,杜鹃、桃李争艳。乡村戏台温州鼓词悠扬,观众沉浸,民俗与花香交织成趣。 @隐墅 五月端午,街巷粽叶飘香,粽形多样。瓯江龙舟竞渡,鼓手激昂、桡手奋进,两岸呼声震天,端午氛围热烈。 @i鹿城 六月炎夏,三垟湿地荷花盛开,露珠滚动。人们摇船采莲,品尝莲子,在荷香中尽享夏日惬意清凉时光。 金剑锋/摄 七月初七,楠溪江畔月光如水,姑娘们摆瓜果乞巧。星空下,牛郎织女传说流传,满是对爱情生活的美好憧憬。 八月中秋,温州城桂花飘香,公园街巷皆可闻。阖家围坐庭院,赏明月、品美食,洋溢着团圆的诗意温情。 梁琳/摄 九月重阳,公园菊展夺目,菊花姿态万千。晚辈送糕敬老,秋景与美德共绘诗意。 十月,楠溪江灵运仙境橘子丰收,橘子似灯笼挂枝。晨霜覆橘,果农忙碌,落叶小路与橘园构成秋日斑斓美景。 @楠溪江 十一月,温州冬日温和,暖阳常照。林坑晒秋,流水石滩上,竹篾盘架,晒上南瓜、辣椒、玉米、柿子……一幅《醉美晒秋图》正在徐徐展开。 @楠溪江 十二月,泰顺高山偶见雪花飘落,古廊桥银装素裹。村庄炊烟袅袅,人们围炉祈愿,沉淀过往憧憬未来。 @泰顺旅游 燕儿,穿越时光的历史回声 古老的童谣《燕儿》,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燕燕燕,飞过殿。殿门关,飞过山......”据明朝姜准的《岐海琐谈》记载,明初瓯地便已流传此童谣。 @苍南文旅 温州人大多相信,这首童谣与明朝开国功臣刘基紧密相关,影射的是燕王朱棣夺位称帝的那段历史。 刘基像 @i鹿城 相传,金陵城竣工之际,高皇与刘基一同视察,高皇问:“城高如此,何人能够逾越?”刘基答:“除非燕子能飞入耳。”此中深意,暗指燕王朱棣。次年,刘基便告老还乡,回到温州文成。此后,这首《燕儿》童谣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 @苍南文旅 如今,当您踏上文成这片土地,探寻刘基故里的遗迹,在古村旧巷间,仿佛还能听到孩童哼唱着这首《燕儿》童谣,让您于历史的幽微处,感受文成独特的人文魅力与岁月沉淀。 刘伯温故里-刘基庙 邢碎汉/摄 跟着温州童谣出发,解锁的不只是美景,更是城市底蕴。别犹豫,背上行囊,去童谣里撒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