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要闻
创新不断 “戏从温州来”杭州专场为戏迷唱响南戏之声
时间:2025-05-12 13:23:53 来源:潮新闻 字号:[ ] 阅读量:

盲盒剧目惊喜登场、本土戏曲联动温州、机器人登场唱戏……5月10日晚,“戏从温州来”2025南戏经典文化周走进杭州专场演出在杭州运河大剧院歌剧厅顺利举行。本场演出以经典南戏剧目为核心,融合瓯剧、昆剧、越剧、京剧、鼓词等多种艺术形式,为杭州戏迷唱响南戏之声。


名家荟萃

经典再现南戏风华

此次专场演出,由温籍文艺家、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谷好好携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永嘉昆剧团、温州越剧院及上海昆剧团等精锐阵容,通过恢弘的群戏演绎南戏文化传承脉络。白玉兰奖得主吴鑫、青年戏曲翘楚赵文英等演员以精湛技艺,展现南戏与现代舞台美学的交融魅力。

开幕大戏《戏从温州来》作为《序》,让专场演出顿时“燃了起来”,尤其是武戏演员翻跟头,行云流水,引得观众齐声叫好。‌


1.jpg

苏巧将 摄


第一篇章《经典咏流传》聚焦“四大南戏”精髓:温州越剧院演绎的《荆钗记》“送别”选段缠绵悱恻,上海昆剧团赵文英以《白兔记》“出猎”选段展现昆剧武戏张力,永嘉昆剧团《拜月记》“踏伞”选段细腻婉转,瓯剧《杀狗劝夫记》“救兄”选段则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四大剧目改编自元代至明代经典文本,彰显南戏跨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非遗创新

瓯越文化薪火相传‌

而后演出的《东瓯戏韵长》篇章则充满着浓浓的温州味,展现“千年商港”温州孕育的深厚文化底蕴。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方汝将领衔瓯剧《东瓯王》“出征”选段,以激昂唱腔再现东瓯先民开拓精神;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陈忠达带来温州鼓词《千年商港温州城》,用乡音讲述“千年商港”历史变迁;平阳木偶戏与民歌《采茶舞曲》的创新结合,以及少儿京剧《卖水》的童趣演绎,展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多元路径。


2.jpg

苏巧将 摄


5月9日,机器人Nancy在浙江大学向方汝将“拜师学艺”。5月10日,温州南戏魅力再次吸引Nancy前来追星,学唱南戏时可爱的模样赢得热烈掌声,生动诠释“古老非遗对话未来科技”的创意理念。

“出乎我的意料,它非常聪明,不仅身段唱腔模仿得好,对南戏的解读也很深刻。”对于Nancy这两天的表现,方汝将十分满意,“南戏就应该不断创新,积极接纳前沿科技,让更多年轻观众接受并喜爱戏曲。”

演出现场,记者也关注到了许多年轻的戏迷,他们大多拿着专业摄影设备,拍摄自己喜爱的戏剧演员。演出结束后,戏迷们仍沉浸在精彩曲剧的艺术余韵中,不愿离场。


戏曲盲盒

杭温联动共绘新篇

此次专场演出的第三篇章《好戏“聚”杭州》以经典剧目《白蛇传》为纽带,开启跨剧种对话。京剧《游湖》、昆剧《水斗》、瓯剧《断桥》、越剧《西湖山水还依旧》四段联唱,汇集程佩洁、蔡晓秋、黄依群等名家新秀,既致敬西湖文化意象,又凸显杭温两地戏曲同频共振。

温州与杭州的历史渊源深厚,两地文化交融跨越千年。南宋时期,温州杂剧沿水路传入杭州,与当地的勾栏瓦舍文化结合,孕育出更为成熟的南戏形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源头。近代以来,杭州越剧与温州南戏在唱腔、剧目上相互借鉴,展现了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3.jpg

苏巧将 摄


令观众惊喜的是,演出现场还有个彩蛋——开“戏曲盲盒”,拆戏曲名家名段。红色经典《江姐》中的著名唱段的《五洲人民齐欢笑》被“拆”了出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滨梅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演员们登台献唱,把共产党员的坚毅品格和红岩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为之动容。

据介绍,这是“戏从温州来”系列活动第一次采用“盲盒”形式表演戏曲。这段剧目并未列进节目单中,而是通过主持人的悬念互动惊喜亮相,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打开戏曲的大门,是一次极具趣味性的创新实践。

活动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南戏经典剧目巡演、青年人才培养及数字化传播,让千年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