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要闻
杨小青“戏”数与温州南戏情缘
时间:2025-05-12 14:15:08 来源:温度新闻 字号:[ ] 阅读量:

温州,作为南戏的发祥地,承载着中国戏曲最为悠久的记忆。在这片戏曲文化的沃土上,有一位致力于南戏研究与传承的著名导演——杨小青。她与南戏结缘的过程是怎样的?在现代社会中,她又是如何守护这门古老艺术的?在“戏从温州来”2025南戏经典文化周的分享环节中,杨小青娓娓道来,并表达了她对南戏的深厚情感。


640.png


杨小青曾参与由温州市文化局主导的温州南戏新编工程,负责该项目的张思聪邀请她共同参与。双方经过深入的交流,达成共识:新编南戏应追求雅俗共赏,立意上深入挖掘“信”之内涵,结构上强调“情”之重要性,舞台呈现上注重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1997年,杨小青及其团队先导演张思聪新编的越剧版《荆钗记》,由此开启南戏工程新编之路。她还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导演了由郭汉城、谭志湘编剧的越剧版《琵琶记》。怀揣着对南戏的热爱,她又导演了一系列的戏曲,如顾颂恩新编的越剧版《白兔记》、施小琴新编的越剧版《拜月记》、郑朝阳新编的越剧版《洗马桥》,以及张烈新编的永昆版《荆钗记》。这些剧目曾在温州举办的国际南戏研讨会上进行了展示。

2005年,杨小青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排演了南戏新编工程的《荆钗记》与《白兔记》,这两部作品随即成为学院的教学剧目及核心教材,每届越剧班的学生必学的南戏经典剧目。2023年,杨小青在学院的导演工作室引领戏曲学院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师团队,为浙江小百花订单班精心创排了《今夜南风吹送》——南戏经典折子戏集锦,并在浙江省新年演出季中成功上演。这些南戏折子戏也成为了学院的经典剧目教材。

除南戏外,杨小青在温州还导演了《温州女人》《高机与吴三春》《晋文复国》《大唐骊歌》等十二部舞台剧,与温州南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坚信,“戏从温州来”活动不仅提升了温州市的知名度,也有效地推广了温州南戏,同时激发了地方戏剧品牌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