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温州日报】演绎四百年龙灯记忆!温州首部非遗题材舞剧首演
时间:2025-05-16 09:03:20 来源:温州日报 字号:[ ] 阅读量:

5月15日,温州首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拼字龙灯”为题材的原创舞剧《拼龙缘》在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正式首演。


1.jpg


拼字龙灯作为龙湾地域文化符号,自明代传承至今,凭借龙身动态拼字的独特技艺,于2011年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2015年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部由龙湾区文联与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联合出品的作品,以“拼字龙灯”为创作核心,将四百年的龙灯记忆与温州精神融入舞台艺术,通过两场演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总导演李良在创作初期曾对“舞龙拼字”的舞台表现力存疑,但在亲眼目睹非遗传承人舞动龙灯、千人追随的盛况后深受感染,最终决定将这项技艺搬上舞台。剧中使用的龙头道具均由当地匠人提供,非遗传承人全程参与指导舞龙技法,确保传统技艺的原真性。


3.jpg


2.jpg

舞台瞬间。龙湾区文联供图


《拼龙缘》以龙湾首位女性“龙把头”与海外闯荡的师兄间的情感羁绊为主线,通过“学艺”“离乡”“归巢”等场景,展现非遗的代际传承与华侨群体的故土情结。女主角打破传统成为首位女龙头的故事,呼应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而师兄海外漂泊闯荡的经历则折射出温州侨胞的奋斗历程。全剧高潮时,龙身拼出的“合”“美”二字,既是对家国团圆的期许,也隐喻着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共生。为破解“拼字”动态视觉化的难题,创作团队将现代舞编创理念融入传统肢体语言,结合矩阵式队形变换与光影技术,使龙灯在舞台上灵动变幻,既保留“万人空巷闹龙灯”的乡土气息,又赋予其现代表演美学。

作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四年来的一部重磅作品,《拼龙缘》从创排到演出均由师生团队全程参与。总导演李良作为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华奖”得主,带领团队多次赴龙湾采风,将黑土地域的创作经验转化为对江南人文特质的深度挖掘。执行导演陈怡汝、主演张望洋、於睿等青年骨干,则通过现代艺术手法重构传统叙事,使剧目既呈现瓯越大地“十里不同风”的民俗画卷,也以个体命运折射温州城市变迁。李良表示:“艺术创作者应成为土地的歌者,这部剧是我们献给温州的诚意之作。”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