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塑未来文脉 拓艺术新章 乐清博物馆多元玩法引市民打卡
时间:2025-05-20 10:28:24 来源:温度新闻 字号:[ ] 阅读量: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旨在强调博物馆在连接文化身份、推动创新和守护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从5月18日起,乐清博物馆以“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抗日胜利80周年展”、野夫版画拓印体验、黄信侠印章打卡等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在艺术与历史中开启一场难忘的时光之旅。据了解,本次展览时间截至7月5日,由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刀刻烽火岁月 版印抗日历史

走进乐清博物馆一楼书画厅,“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抗日胜利80周年展”正在展览中,《五一游行》《减工声中》《卖盐》系列组画……一幅幅作品映入眼帘,本次展览的86件作品,以郑野夫、张明曹、王思雨、张怀江、周昌谷、黄信侠等艺术家作品为核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系统回顾新兴版画运动在民族救亡中的作用,展现艺术家如何用刀木记录历史、反映民生、激发斗志,以彰显艺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力量。通过珍贵的历史艺术作品,引导观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认识艺术在社会变革中的独特价值。


1.jpg


展览现场,观众们驻足凝视一幅幅版画。城东二小的学生熊瑾桐感慨道:“这些版画太震撼了,它们让我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刚进来的时候在门口还领了抗战主题版画徽章,感觉很有意义。”市民田女士带着孩子前来观展,她表示:“老师让我们带孩子来博物馆看看版画,这样的展览很有历史教育意义,展馆中的内容比他们课本上的文字更直观、更有感染力,让孩子深刻理解抗战精神。”

展厅的中央摆放着郑野夫使用过的带木刻原版书格。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板块和以前不同,以前是用一套三合板,眼前呈现的这副郑野夫使用过的带木刻原版书格,在当时经过反复钻研和修改,刻了几十稿。

展陈部副主任禹昊川是艺术家黄信侠的徒弟,她回忆道:“以前经常看师傅一刀一刀地刻版画和改稿,师傅的作品都很精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进行修改。而这种修改,往往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有时候,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改稿甚至会进行几十次,师傅后来刻得眼睛都有点花了。”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很多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电脑软件轻松完成修改。但木刻版画却不同,它的修改需要艺术家拿起刻刀,在已经雕刻过的三合板上再次创作,一套三合板承载着艺术家的心血与匠心。

馆内打卡体验  解锁新奇玩法

除了精彩的展览,博物馆还举办了野夫版画拓印体验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版画制作的独特魅力。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与者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在木板上涂抹颜料,然后将纸张覆盖上去,轻轻按压、擦拭。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版画便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学生苏裕媛开心地说:“我以前只在书上见过版画,没想到今天能自己动手做,太有意思了!”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


2.jpg


同时,印章打卡区域摆放着以黄信侠多款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经典版画图案为蓝本制成的印章,让市民在集章的同时,近距离感受其作品的神韵。印章爱好者陈先生带着自己的手账本前来打卡印章,他表示:“我对印章比较感兴趣,平时去其他景点、博物馆都会盖章,这种版画印章还是比较少见的,很有意思。”

体验AR剧本游 探索家乡历史

为突破传统展陈模式,乐清市博物馆在昨日还特别开展“魔法特工亲子剧本游”,从乐清的自然、历史、人文、经济等元素中挖掘故事灵感,开展“趣味剧情推动+AR互动体验”。当孩子们踏入乐清博物馆二楼和三楼,开启AR剧本游时,看到的将不仅是展柜中沉默的文物,还能“窥见”一亿多年前雁荡山的生态环境,“对话”历史长河中的王十朋,“亲历”宋代乐清晒盐制盐的古法工艺。

丹霞路小学二年级学生郑泊远和妈妈合作,一起开启了剧本游。郑泊远妈妈表示:“孩子对这些历史文物比较感兴趣,今天刚好带他来玩一玩,这个剧本游需要孩子和文物互动,能让孩子从被动接受文物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游玩中学习。”这或许就是AR剧本游的魅力——让文物从玻璃展柜中“跃”出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纽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趣味探索中,发现家乡历史的精彩脉络。

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乐清博物馆紧扣“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从主题展览到体验制作,从打卡集章到剧本游,让每一位参与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