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新闻】五一温博接待近六万人次 文化盛宴掀起“打卡热潮” | ||||
|
||||
五一假期,诸多市民选择进入博物馆的“时空隧道”,汲取深厚文化滋养,与历史、艺术、科技进行深入的交流。据统计,五一假期期间,温州博物馆接待的访客量接近六万人次,其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展览热度不减 满足多样化人群需求 假期为应对客流高峰,温州博物馆实施了现场扫码预约及临时限流入场等服务优化措施。尽管参观者众多,馆内秩序保持得井然有序,文明参观成为常态。这些服务措施的实施,体现了温州博物馆对参观者行为模式的精确分析。 除了历史馆、自然馆、工艺馆的常设展览外,特展《流芳—马孟容、马公愚的上海往事》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驻足观赏。在《一路生花——致敬砥砺前行的流金岁月》展览中,众多家长与子女共同前往,一同回顾他们那个时代的童年往事。《这般颜色——馆藏瓷器撷秀》展览中的多样瓷器让观众赞不绝口。一次博物馆的文化之旅,使参观者通过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深刻领略了温州历史与艺术的和谐之美。 此外,诸如世界温州人博物馆、温州数学名人馆、东瓯王历史陈列馆、山水诗第一楼(谢灵运纪念馆)等机构所举办的展览,因其多位于古色古香的文物保护单位及景区内,成为居民家门口享受文化熏陶的理想场所。例如,数学馆所开展的一系列数学相关活动,深受小学生喜爱,有效提升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山水诗第一楼(谢灵运纪念馆)坐落于池上楼,将自然景观与人文体验相结合,增强了参观体验。这种结合教育与娱乐的互动方式,正在重塑家庭出游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们参观博物馆,仅限于观看展览。而今,博物馆已不单单是静态的展示空间,变成了一个可触摸、可互动、可分享的文化场所。”一位姓刘的参观者笑着说道。 新空间注入活力 传统与潮流激情碰撞 在节假日期间,温博文创商店以及温博新空间——大岙溪文创空间、MOJ抹茶空间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他们休憩和拍照留念的打卡点。温博文创商店引入了温州地区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特别是文创雪糕、温州字样奏折本、指尖温州—地标旋转冰箱贴、温州建筑积木冰箱贴、以及以温博镇馆之宝“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为原型的冰箱贴,持续受到热烈追捧,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两大休闲空间的加入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活力,为观众提供了在欣赏展览之余享受茶饮和咖啡,以及休息放松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参观体验。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并非单纯的纪念品,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特别是生肖摆件、文物与文具的融合产品,市场需求强烈。” 温州博物馆馆长金盾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在5.18博物馆日期间推出首届温州地区的博物馆文创大赛,联合温州非遗传承人、温州艺术家,开发更多具有温州特色和博物馆文物特质的文化创意产品。” 志愿服务全天在岗 架起知识与情感桥梁 在五一劳动节假期期间,温州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以及青年讲解员团队展现了卓越的风采。他们不只是辅助性服务人员,而是构建博物馆与公众深层对话的专业媒介,在知识传播与情感共鸣之间架起桥梁。 志愿者们承担了全天候的巡查与引导职责,积极倡导参观者遵守文明参观规范。从文明引导岗位至专业讲解岗位,近百名志愿者恪守岗位,展现了劳动者的敬业精神,并确保了博物馆的安全有序开放。志愿者们专业的讲解,赋予了原本静默的文物以生动的形象。 自志愿者的不懈坚守至文化创意产品的广泛推广,从传统展览的持续传承到新兴业态的深度融合,此处不仅是历史的承载者,亦是创新的实践平台。“我们博物馆的志愿者,将艰深的学术术语转化为生动的日常语言。这种转化不是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知识重构。他们均接受过专业培训,涵盖文物学、艺术史、演讲技巧等多个维度,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力量。”温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