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温州都市报】乐清黄杨木雕大师虞金顺上央视让木头“活”起来
时间:2025-06-25 09:46:04 来源:温州都市报 字号:[ ] 阅读量: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虞金顺的故事登上央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文化中国行·遇见非遗》栏目。专题片《浙江乐清黄杨木雕:让千年难长的木头“活”起来》,向世界展示了这门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的蓬勃生机与温州匠人的卓越匠心。

在乐清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年逾古稀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虞金顺,正全神贯注地打磨他的新作《丝路温州》。镜头下,江心屿的草木风情仿佛被神奇地“复制”到了黄杨木上。“我用祥云铺垫主题,传递‘一带一路’的动感与联结。”虞金顺阐释道,刀尖游走于虚实之间,既承载历史记忆,更寄托未来憧憬。

黄杨木雕位列中国四大木雕,其工艺严谨繁复。从构思主题、精选生长周期长达五百至千年的良材,到设计、粗雕、换斜刀精琢细节、打磨、上生漆,直至定制底座,一件精品往往耗时数月乃至数年。“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普通木料可化身为生动的故事,顶级良材则需精雕细刻,尽显木纹天工与非遗技艺的双重之美。”虞金顺说。

自2013年起,虞金顺以“中国梦”为创作主线,用黄杨木雕讲述当代中国故事。《丰收的季节》《幸福生活》《祖国万岁》等百余件主题作品应运而生,多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国家级殿堂收藏。创作中的《丝路温州》已完成80%,虞金顺表示将再赴江心屿实地考察,力求完美呈现码头与浪花动态:“用圆刀敲出浪基,蛇皮钻雕琢大小浪花与水珠,让观者真切感受到水流的生命力。”他随身携带画笔,码头古寺皆成灵感源泉。

虞金顺时常走进乐清市职业中专黄杨木雕专业课堂,指导学生创作。该校自2014年开设专业以来,已培养600余名学员,创作作品超千件,成功申请版权90余件,为非遗注入强劲青春力量。

这位1949年生于乐清柳市木雕世家的艺术大师,自1964年随父学艺,深耕木雕艺术六十余载。其人物雕刻以构思奇巧、刀法圆熟、形神兼备闻名,百余件作品远赴全球30多国展出,多件被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北京钓鱼台珍品馆、中国奥组委、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单位机构珍藏。虞金顺的艺术人生,正是黄杨古木在新时代“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诠释。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