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这座展览馆不该只是网红打卡地” 沉浸式体验千年“华服霓裳”
时间:2025-06-30 14:06:48 来源:温度新闻 字号:[ ] 阅读量:

近日,在鹿城区五马街,一座以华服复原、节气色彩与古代生活场景为核心,展现千年历史风貌的“历史馈赠 国风复原展览馆”,正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这座由温籍青年导演陈彤创办的空间,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实,以“沉浸式体验+在地化表达”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以可触摸的姿态走近年轻人。


复刻从华服到灶台


1.png


步入展览馆,三层空间构成立体的文化认知图谱。一层“华服霓裳”以故宫级复原水准呈现——汉代曲裾的厚重织锦、唐代襦裙的晕染工艺,均出自曾服务于央视的装束复原团队。现场陈列着宣化辽墓壁画《女孝经图》女俑、襄阳《南朝齐梁墓画像》砖女俑的复原服饰,还有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宋徽宗赵佶《听琴图》中人物服饰的复刻品。


2.png


展柜里一件素色单衣外披薄如蝉翼,陈彤介绍:“西汉出土的素纱襌衣仅重49克,这件已无限接近其重量,呈现出轻若烟雾的质感。”

《簪花仕女图》与《听琴图》的场景化复刻,还搭配水波纹灯、花艺灯等现代装置,近乎还原画中生活场景,让参观者与千年文明实现沉浸式对话。


3.png


二层“节气与色”是流动的色彩盛宴。微微透明的各色布料自天花板垂落,每块布上印着节气名称,地面铺着仿真草坪,中央悬挂的秋千更添灵动。春分对应的“紫磨金”“檀色”,清明专属的“冻缥”“春碧”,谷雨特有的“昌荣”“紫薄汗”,这些诗意色彩将古人对四季流转的感知具象化。“古人看草木枯荣、节气更迭,都能用色彩描绘,这是东方美学独有的细腻。”陈彤说。


4.png


三层“古人雅事”则弥漫着烟火气与仪式感的双重张力。左侧复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灶台,还原了平民生活的厨房场景;右侧《韩熙载夜宴图》场景中,对画中家具的复刻,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坐有坐相”的礼仪传统。


5.png


让传统“活”起来


6.png


“在海外做文旅项目时,总被问‘温州除了商业还有什么’,这刺痛了我的乡土情结。”谈及创办初衷,曾参与央视春晚、《遇鉴文明》等文化项目的陈彤打开了话匣子。这位文艺编导专业出身的导演,意识到文化传播的根脉应深植于本土。陈彤观察到,温州人对文化的鉴赏力很高,“他们向往真正的艺术精品,这种对‘细糠’的追求,正是文化生长的沃土。”这份对家乡文化基因的笃定,成为她打造展览馆的核心底气,她要做的,不是凭空创造文化热度,而是搭建一个让本土文化魅力自然绽放的平台。

“展览馆的设计逻辑,本质是用年轻人的语言重述历史。”陈彤强调,她拒绝将传统文化束之高阁,让传统“活”起来:比如将《韩熙载夜宴图》的礼仪转化为可参与的宴饮互动。“当年轻人发现历史中的‘古人’和他们一样爱美食、重审美,文化的距离感就消失了。”


做文化“扩音器”


7.png


谈及未来,陈彤的规划清晰而坚定:“我们想把中国文化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目前已推出中国色美甲,还有打造更贴合中国人五官特色的妆容设计;并对温州特色小吃做了创新改良,将历史故事与本土风味结合,在口味上更贴合年轻人喜好。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研学、手作活动,博物馆之夜、古风小酒馆等系列活动。”

在她看来,这座展览馆不该只是网红打卡地,更要成为本土文化的“扩音器”,“当年轻人在这里找到文化自信,就能把这份自信带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