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新闻】沉浸剧、油画展、军旅研学|温州红色旅游景区迸发新活力 | ||||
|
||||
又是一年七月红,温州各个红色旅游景点迎来人潮涌动。“目前预约非常多,7月1日当天,我们解说都不够用了。”日前,文成伟人像章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群 近年来,温州红色旅游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广袤的瓯越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正转化成为一个个红色景区,成为广大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的有效载体,成为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今年我市不少景区都在加速创新,让传统的红色旅游更具互动性,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也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生动。 洞头: 沉浸剧《海霞,到!》 游客化身“民兵”共赴热血征程 置身1960年代的渔村,突然一声警报响起,与“海霞”一起护卫海防;镜头一转,来到80年代的街巷,改革春潮下,军民鱼水携手向前;再往前是现代练兵场,跟着女兵一起,打靶练枪,汗水与信念在呐喊! 行进式文旅剧《海霞,到!》 洞头旅发供图 6月20日,行进式文旅剧《海霞,到!》在洞头区北岙街道海霞村首演,它打破了传统的情景剧的模式,采取新型观演形式——行进式体验的“走着看”,让观众与情景人物近距离接触,构成了“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的生动画面。 行进式文旅剧《海霞,到!》 洞头旅发供图 据主创人员介绍,本剧将戏剧表演、沉浸式体验、实景场地游览和文化深度挖掘有机融合在一起,又将多种舞台元素巧妙运用。走进海霞村,耳边是激昂的号令与渔家小调,眼前是质朴的街景与飒爽英姿,鼻尖是海风的气息……使观众在有限的观剧时空里,体验到无限的艺术穿透力,给人一种亲近感、真实感。 行进式文旅剧《海霞,到!》 洞头旅发供图 在该剧40分钟左右的表演中,游客们不仅仅是看客,在剧情中,还将接受盘查询问、参与推理,与“海霞”们一起抗击台风、打靶训练,深度融入海霞的世界,切身感受“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共同绘就一代代海岛巾帼忠诚守护、薪火相传的壮丽篇章。据悉,该剧将于今年7月在海霞村开启常态化演出,成为百岛洞头红色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和新名片。 行进式文旅剧《海霞,到!》 洞头旅发供图 除了打造沉浸式剧场外,日前,海防科普馆也在洞头正式落成,“大海霞片区”红色研学体系正加速升级。近年来,洞头区将海霞村与东沙、大王殿、双垅、柴岙、鸽尾礁、九厅等6个渔村“串珠成链”,打造红色旅游新高地。游客上午在海霞村穿迷彩、学打靶、看科普馆、体验海霞小剧场;中午直奔双垅海鲜街大快朵颐;晚上在大王殿村看全国首个船体实景演艺秀《向洞头》,逛东沙不夜港。数据显示,2024年,“大海霞片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897万元,同比翻番,经营性收入增长229%。 平阳: 萌娃入营 雏鹰展翅 2025烽火军旅夏令营启动 6月30日,2025烽火军旅夏令营在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开营,营员将在浙南红都开展为期5天4晚,融合军事训练、科技探索与文化传承的成长之旅。 小营员们集结!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此次夏令营“有料”“有趣”又“有心”。除了进行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开展红歌传唱、沉浸课堂、真人CS对战、高空求生拓展、生命安全教育、基础军事训练、军事电影鉴赏等传统项目外,孩子们还可以走进消防救援大队,深入了解“蓝朋友”的日常;探索数学奥妙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升级打怪,让数学更有趣。 本次烽火军旅夏令营特别携手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营员量身打造两大前沿科技研学课程,让营员零距离接触尖端科技。比如《冲上蓝天:飞行原理与推进奥妙》,营员们将探秘无人机发展史,拼装专属无人机;《机器人的大脑和感官:人工智能与感知技术揭秘》,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解码机器人的“思考”原理,亲手调试它的“感官”系统,动手制作仿生机器人,激发科学探索精神。 此外还有平阳特色的非遗传承课程,孩子们将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平阳蛋画的独特技艺,完成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 为了进一步打响红色研学品牌,今年,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在创新上做文章,推出了“浙南红都少年成长计划”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歌嘹亮,初心传扬》《光影忆峥嵘,红心永向党》《学唱红色民谣“铃、铃啷铃”》《红军小道,徒步体验》《一针一线忆峥嵘,亲子共制红军鞋》《红色小信使的传递》《红色记忆奇妙之旅——探秘浙南革命火种的故事》《红领巾大闯关:浙江省一大的秘密任务》、《一面了不起的旗帜》等精品公益课程,持续拓展英烈精神传承、非遗文化研习、社会实践教育等多元课程体系,让常态化的红色教育滋润青少年心灵。 泰顺: 万水千山只等闲 林一鹤作品展示馆开馆 6月30日,“红韵永续·艺承初心”——林一鹤作品展示馆开馆仪式在泰顺县包垟乡林秉权革命纪念馆举行。活动以艺术特展为契机,结合林秉权故居的红色文化底蕴,通过艺术展览与思想沙龙的形式,打造泰顺红色文化新名片。 林一鹤,1927年出生于泰顺包垟,是泰顺首位共产党员林秉权之子,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油画家之一。青年时期,林一鹤在青海进行连环画、插图、宣传画、革命主题的创作,并慢慢成为了当地美术创作的骨干。他的油画风景绘画,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彼时他不知疲倦地背着画箱四处写生,搜尽奇峰秀水,刀笔并用,奇妙多变。同时他还为《断肠草》《红军山洞医院》等泰顺革命故事绘制过插图,用画笔描摹波澜壮阔的红色篇章。 此次特展共展出林一鹤作品一百余幅,涵盖风景画、肖像画等题材。或用笔、或用刀,或抒情、或造意、或表现,林一鹤用笔墨丹青描绘历史画卷,抒发爱国情怀。一幅幅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时代佳作,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现场还通过沙龙活动,探讨红色艺术的当代价值;开展“红色记忆”拓印体验,用非遗技艺呈现红色文化;设置留言墙,观众可书写感言,寄出“写给革命先辈的一封信”…… 林秉权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两层木结构古民居,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由11间正屋和两边各3间厢房组成。纪念馆一楼搜集有大量的林秉权书信和相关历史书籍,全面挖掘林秉权红色文化,展示了林秉权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革命毅力和牺牲精神。二楼展陈林一鹤油画作品。屋后,青山相连,圆润如盖;屋前门楼下,小桥流水,柏树欹斜。 近年来,立足林秉权故居(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包垟乡将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与红色基地、乡村文旅有机融合。其中,林岙村仰天湖茶产业依附林秉权故居的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已形成了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等旅游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