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温州“红色之旅”导览 | ||||
|
||||
@人民网 红色,是温州大地上最深刻的底色。 在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炽热的信仰早已融入苍山秀水。值此“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诚邀您共赴一场红色之旅,触摸散落山水间的历史印记,回望那段激荡人心的烽火岁月。 平阳县 — 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 — 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等地,由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等组成,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县凤卧的冠尖和马头岗胜利召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如今,一条长长的红色游步道,穿过田野,一路串起凤卧的红色历史记忆。 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 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冠尖) 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 (马头岗) 掩映在层叠的林木后,省一大冠尖、马头岗会址基本保存着原汁原味,呈现出革命老区厚重历史的独特魅力。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中共省一大陈列馆背靠冠尖山,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VR、声光电、三维成像、雕塑、图文等技术,将一幅幅革命历史场景真实再现。 —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 —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由下而上呈阶梯式设计,主要建筑有红旗观光通道、红旗广场、《红旗飘飘》主题柱阵、五百将士出征浮雕墙、纪念碑建筑群、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等,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上抗日出征门 1938年3月18日,活跃在浙南和闽浙边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后,即由粟裕将军率领,在此告别父老乡亲远征北上抗日。1996年,当地修建了“北上抗日出征门”以纪念这段历史。门楣上的“北上抗日出征门”7个大字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主碑是2根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外贴黑色花岗岩块的长方形砌体。碑形为双肢合一、向上有力的长方体,象征着红军挺进师与浙南革命力量并肩战斗。主碑周围布置1组高低不同的6根立柱,象征红军挺进师活动过的地区革命力量蓬勃发展。主碑后面的碑林,镌刻有中央和省、市领导及各界名人题词。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 陈列馆于2011年7月1日开馆。馆内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军史为主线,依托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历史,不仅展出了历史照片、枪械、军服、手稿等有关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历史文物,并运用了360度幻影成像等多种先进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在当地战斗、生活的场景。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1938年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山门小学(原畴溪小学)创办了“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红军挺进师师长、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粟裕兼任校长,并亲自讲授游击战术,刘英也时常到干校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抗日干校是当年南方八省十四个革命根据地唯一一所“抗大”式干部学校,为闽浙边抗日游击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年轻干部。 粟裕将军骨灰敬撒处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在北京逝世。遵其遗愿,将部分骨灰敬撒在他当年辛勤工作过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今平阳县山门镇山门小学校园)。平阳县人民政府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桂花林中,建立了一座青石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洒于此”十二个大字。 —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第一次会议旧址 —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第一次会议旧址位于凤卧镇玉青岩村。1938年5月初,刘英随同曾山去南昌东南分局请示后回到平阳。5月7日,在玉青岩村召开会议,根据东南分局的指示,决定撤销闽浙边临时省委和浙江省工委,成立中共浙江省临时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1994年,中共平阳县委在玉青岩村建立了纪念亭。 — 工农红军挺进师及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 — 工农红军挺进师及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位于凤卧镇凤林村六份内古屋。该屋始建于清中期,为二层合院式木构建筑,包括外厅及中厅共20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原状保持较完整的有刘英、粟裕办公室,军政干部训练班教室等。 —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 —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位于山门镇大屯村。早在1935年,大屯村就有红军挺进师活动的踪迹。1938年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从凤卧凤林村迁驻这里。大屯村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在浙南驻扎最久的地方,当年省委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 郑明德纪念馆 — 郑明德纪念馆位于凤卧镇凤林村。郑明德,1925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里,她的父亲郑海啸时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她的家在平阳凤卧的凤林村,是浙南最老的游击根据地之一。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常住在她家,给她讲革命故事,在她幼时的心中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1940年7月16日,郑明德在作战转移时不幸中弹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郑明德坚贞不屈,英勇就义。那年郑明德才十六岁,尽管生命短暂,但“浙南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却永远在人民中间传颂。 —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旧址 —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旧址位于凤卧镇吴潭桥水尾宫,为3间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1937年冬,刘英、粟裕部队在山门经过6个月集训整编后,奉命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3月18日,驻各地部队到吴潭桥水尾宫集合,并召开北上抗日誓师大会。部队于当天下午由粟裕同志率领北上,经温州、丽水等地,到达皖南岩寺大贡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 — 郑海啸故居 — 郑海啸故居位于“浙南西柏坡”,现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郑海啸原名郑志权,参加革命后,曾用化名侠山、小觉等,由于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但曾练习拳棒,身体坚实。郑海啸在群众中威信很高,人们都亲昵地称他为老海。1927年,马头岗村组织农会,老海被推选为农会主席,带领马头岗农民进行了“二五”减租斗争,取得了胜利。 凤卧周围山高林密,群众基础又好,逐渐成为了中共平阳县委和浙南特委的游击根据地,在建设游击根据地的过程中,郑海啸配合刘英等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10月,郑海啸被任命为中共平阳县委书记;1937年3月任浙南特委常委兼瑞平县委(次年5月后复称平阳县委)书记,直至1949年5月。而后,郑海啸历任温州专员公署第一任专员、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浙江省政协常委等职,于1987年在杭州逝世。 —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位于平阳县麻步镇新桥村麻步镇中学内。该遗址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有前后殿、厢房与戏台,原面积500多平方米。现残存后殿5间。1991年6月,鳌峰小学原址改建为麻步镇中学。平阳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邻近处,按鳌峰小学原貌兴建了革命纪念室。纪念室占地770平方米,室内陈列有鳌峰小学革命示意图,叶廷鹏、吴毓等先烈遗照,朱德、杨得志给曾在鳌峰小学任教的朱程的亲笔信复印件,陈阜、黄先河等革命先辈的回忆录等。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浙江全境解放纪念碑 — 浙江全境解放纪念碑位于平阳县南麂镇。1955年2月2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军在浙江占据的最后一个岛屿——平阳县南麂岛。以此为标志,浙江全境获得解放。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浙江全境解放纪念碑”于2013年正式揭幕。纪念碑高4米、宽幅有1.8米、碑座为高0.8米的矩形,碑身造型为一支火炬,寓意为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象征着追寻革命前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念。 鹿城区 —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 — @i鹿城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江心屿上,系古庭院式建筑,占地1880平方米,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温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展厅分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4部分15个专题,共展出图片300多幅,并运用场景复原、半景画、幻影成像、悬浮成像等现代展陈手段,生动展现浙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史。 —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 江心屿上的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56年建立,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温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由瞻仰广场、纪念碑、陈列馆三个部分组成。红十三军和挺进师两个纪念碑耸立在同一个碑座上,碑座两侧分别为反映红十三军《风起云涌》和挺进师《胜利转移》革命英雄形象的浮雕。陈列馆为二层歇山顶仿古建筑,展厅内展出了谢文锦、刘英、金贯真等120名浙南革命烈士的事迹、史料、遗物等。 — 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旧址 — 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旧址位于市区九柏园头,建立于1938年3月,主要负责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方针、输送抗战兵员、接转党的干部和进步青年,同时掩护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开展工作,成为浙江省委的主要交通联络站。 —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碑亭 —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1924年12月成立,这是浙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组织。2007年,中共温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当年支部成立旧址附近建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亭内上方悬挂着“温独支”碑文,供市民游客瞻仰。 — 翠微山烈士陵园 — 温州市翠微山烈士陵园位于鹿城区翠微山,是我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革命烈士丰功伟绩的重要基地。巍峨的翠微山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悼念广场的中央,高30米,主体采用火炬和旗帜为造型,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来自毛泽东手迹。 龙湾区 永昌堡 朱学林/摄 明嘉靖37年(1558)的永嘉场曾是金戈铁马的烽火海岸,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在浴血抗战中相继牺牲,战争的失利激发王氏族人修筑城堡的决心,王沛侄子王叔果、王叔杲兄弟会同族中父老仅用了十一个月的时间就修建成这个在今天看来依然十分壮观的建筑——永昌堡。 永昌堡自建成之日始就饱受战火洗礼,倭寇、山贼、海盗纷至沓来、竞相染指,从堡筑成直至清代,在永昌堡发生了八次战斗,在历次抗击外来侵扰中,其依然巍然屹立,被誉为“永嘉场长城”和永不沉没的“救生艇”。 永昌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国防科学教育基地、温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龙湾革命教育馆 — 龙湾革命教育馆位于龙湾区永兴街道中横河沿线,展馆面积约800余平方米,为龙湾首个区级革命教育馆。教育馆内展示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以及肃匪镇反、土地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都在无声地述说着龙湾曾经的峥嵘岁月。 —“永电之光”展示厅 — “永电之光”展示厅位于永强电业大厦内,先后被命名为龙湾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龙湾区科普教育基地。该厅保存了1958年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永强公社党委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白水电站新闻报道等珍贵史料。这些史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建设祖国、改革发展、实现腾飞”的一个历史缩影。“永电之光”展示厅是龙湾人民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和鲜活的精神财富,也是开展党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 — 龙湾炮台山 — 龙湾炮台山,位于瓯江口南岸。因山中存有清光绪年间建造的炮台遗址,人们称之为炮台山。炮台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硝烟烽火,扼守着瓯东大门,是温州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浙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要隘。 瓯海区 — 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地址 — 中共浙南一大会址位于瓯海区仙岩街道渔潭村灵佑宫,灵佑宫初建于清乾隆年间。1992年2月,政府在该宫南侧兴建了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2009年重修。该馆为一座仿古建筑,占地2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分中共浙南一大展厅、红十三军展厅和温州独立支部三个展厅,展出实物和图文。 — 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旧址 — 郭溪景德寺是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旧址,1949年5月1日和5月4日,浙南游击纵队代表与当时国民党守军二〇〇师师长第五区(温州)专员兼保安司令叶芳的代表总共9人在该寺进行谈判,签订了“关于叶芳将军率部反正起义之协定”以及“浙南游击纵队5月6日进驻温州城的有关协议”,使温州避免了一场战火。1949年5月7日,温州获得和平解放。 1999年,作为浙南革命斗争史的纪念之地的景德寺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寺内存有温州早期党组织革命活动及温州和平解放相关史料。 — 泽雅革命老区(马鞍岩革命交通驿站)— 郑高华/摄 泽雅山区地处偏僻,山高林密,革命斗争时期曾是浙南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斗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泽雅纸山先后建立了近30个革命交通站,马鞍岩交通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处。 洞头区 —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 — 吴爱珠/摄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是一支闻名全国全军的光荣连队,建立于1960年6月。1978年9月,被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浙江省军区授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荣誉称号。连队的先进事迹被写成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并改拍成电影《海霞》,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在这里不但能感受海霞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辈,还能入住海霞营地体验军旅生活、观看红色电影,参加夏令营、军事训练等项目。 — 寮顶军事坑道文化园 — @温州周末去哪儿 洞头唯一少数民族村寮顶回族村,是一个“绿色、富氧、清静”的密林养生天堂。海防坑道文化园是寮顶村的红色文化基因,也是打造红色文化的核心元素。 @洞头百岛旅游 沿坑道里头顶灰白的灯带,让人犹如穿越到海岛军民保家卫国、捍卫海防的燃情岁月。“海防战士似猛虎,国防筑城逞英雄;千难万苦无阻挡,海防战士决心强…”坑道的岩壁上,还镌刻着这句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标语。在长达500多米的坑道两侧,错落分布着指挥室、营房、电台和暗室等设施。 — 红色印迹馆 — @洞头百岛旅游 洞头红色印迹馆位于洞头区市民(青少年)活动中心。展馆以“建设温州海上花园”为全馆主题线索,以时间为轴,分为四个主要板块,从“英雄碧血”“渔乡巨变”“半岛梦圆”“海上花园”等四个方面,分别讲述了洞头解放时期军民联防、建设时期陆地引水、五岛连桥的建设计划以及未来建设温州海上花园的展望。 乐清市 — 中共乐清支部成立地旧址(长春楼)— 梁琳/摄 中共乐清支部成立地旧址长春楼,乃地团人叶楚衡于1887年在八华桥西所建的四间二层木构楼房,开设布店,店名长春,故得名。 修缮后入门如同原先的布局一般,在二楼相近的位置,筑了林去病三人会谈的塑像。楼里还有革命烈士林去病的全身像,还将长春楼之前的建筑构件妥善保存展示,并陈列着中共乐清党组织建立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资料。 —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 —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位于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浙南开展武装抗日的主要部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发展壮大的基础,为浙南和括苍地区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 中共乐清县委诞生纪念馆 — 中共乐清县委诞生纪念馆,位于乐清市雁荡镇朴头村,主楼是一座二层五间仿古建筑,副楼为二层四间仿古建筑,主楼和副楼呈“7”字型交错排列。入馆后,便见红色主题的门厅,右侧是朴头村的村史陈列室。 — 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 — 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雁荡山景区三折瀑景点附近,背靠狮子山,青石门额刻有粟裕将军题写的“雁荡山烈士墓”6个大字。13米高的纪念碑屹立在烈士陵园正中,碑身为花岗岩石,碑座嵌有6块青石,上刻《雁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志》。 瑞安市 — 国旗教育馆 — 1949年,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在2992幅图案中脱颖而出,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作为国旗设计者的故乡,瑞安对国旗有着特殊的感情,建有曾联松广场、国旗园。 2019年9月于瑞安西山建成国旗教育馆。展馆共有4层,以“天圆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华、红旗飘扬”为设计主题,分序厅、尾厅、附属厅和4个主题厅——国旗诞生厅、国旗知识厅、国旗荣耀厅、瑞安发展厅。 其中,“镇馆之宝”——编号2019-0046国旗曾在2019年5月10日至5月12日于天安门广场国旗杆悬挂使用。这是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瑞安的。 — 瑞安市烈士陵园 — 瑞安市烈士陵园主体建筑有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和陈列馆。北首建有烈士碑廊,用黑色花岗岩石镌刻着碑记和英烈名单。东侧是陈列馆,展出瑞安人民革命史。 — 五云山革命根据地 — 五云山革命根据地由于其南连北接的地理优势,迅速成为浙南重要的革命据点之一。1938年至1949年的十余年间,五云山革命根据地发生了几十次围剿与反围剿斗争,涌现出黄志韶、苏尚镜、金兴弟、陈贤庆、谢冬梅等革命先烈。 五云山革命纪念馆于2018年4月27日举行开馆仪式,是一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红色文化基地。 永嘉县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位于永嘉县五尺乡,为胡氏四房宗祠。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 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当时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目前,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是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也是温州市党性教育基地。 — 红十三军红色教育基地 — 红十三军红色教育基地位于岩头镇五尺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北侧现为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于1930年5月经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按全国红军序列在永嘉组建,归当时中央军委统一领导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 陈胜豪/摄 2019年经全面扩建,基地现包括红军广场、红十三军纪念碑、红十三军纪念馆、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红军历史教育馆五部分。 — 丽水街(十三军“岩头事件”旧址东宗祠堂)— @天地图永嘉 红军第十三军“岩头事件”旧址(东宗祠堂)位于永嘉县岩头镇岩头村。东宗祠堂又称金氏宗祠,在岩头村的东面,坐南朝北,前是村道和荷花塘,西面是秀丽的丽水街。1932年5月,国民党地方当局在永嘉岩头东宗祠堂诱捕杀害了包括雷高升等在内的20多名红军骨干,标志着红十三军主力部队的解体。 — 屿北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亭)— 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亭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亭于1985年建成。著名书法家任政书写碑名:“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曾任中共瓯北县委书记、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政委的胡景瑊撰写了碑记。 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亭于1985年5月被公布为永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成县 — 鳌里村周定纪念馆 — 周定纪念馆位于西坑畲族镇鳌里村,其生动展现了周定烈士为救国捐躯革命事迹,周定同志是温州市目前登记在烈士名录唯一一位参加南昌起义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组建了青田县(现部分区域属文成)第一个党支部,后在领导浙东暴动当中不幸牺牲。 — 让川村·毛主席像章纪念馆 — 毛主席像章纪念馆位于西坑畲族镇让川村。其中馆内实物收藏数量创造吉尼斯纪录,毛泽东像章品种之多、构思之巧、内涵之丰富、寓意之深刻、艺术之精湛令参观者大为震撼。 — 刘英纪念馆 — 刘英纪念馆位于文成县珊溪镇东首的百万山上,刘英纪念馆的整体布局和各室内陈列的文物、实物、图片、文字、画册等资料,按照“尊重历史、体现特点”的原则,完全围绕“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圣地”这个主题展开。 — 坦歧革命老村 — 坦歧革命老村位于珊溪镇,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坦歧村是瑞青泰县委和青景丽(中心)县委的主要活动地区,刘英、粟裕、龙跃等领导同志在珊溪一带活动时期曾多次来到该村并对革命工作做过多次指示。该村保留了浙南第一党小组旧址(中共瑞泰边联络站旧址),坦歧烈士陈列馆展示着该村13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照片及实物。 泰顺县 — 白柯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白柯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纪念馆、小宫庙、纪念碑、刘英、粟裕办公旧址等几部分组成。白柯塆是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成立旧址,刘英、粟裕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留下了长达14年的革命斗争历史。 2001年,在原旧址上建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如今,白柯塆成了温州市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泰顺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为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 — 十八/摄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位于泰顺县东部彭溪镇双溪口村小南山自然村卢氏老厝,为十一间木结构平房,极其清雅别致。1935年9月,由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从浙西南转战至浙南后,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着手开辟游击根据地。次年3月于泰顺小南山建立中共浙南特别区委员会。浙南特委的成立,重新掀起革命高潮,使浙南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点。 苍南县 — 苍南革命烈士陵园 — 苍南革命烈士陵园依山而建,主要设施包括烈士墓、烈士纪念馆、陵园大门等建筑和陵园绿地。烈士墓位于烈士纪念馆西侧,墓室表面的每块花岗岩上刻着一位烈士的简历。 烈士纪念馆、纪念亭和长廊等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分布。纪念馆内分4个大厅,通过300多张照片、画面及10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0位苍南籍著名烈士的照片、生平事迹和769位烈士英名录。 — 朱程烈士故居 — 朱程出生于1910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兼任华北民军第一旅旅长等要职,牺牲于抗日战场。杨德志将军亲笔题词称其为“铁军将才”,中央电视台“永远丰碑——抗战英雄谱”曾播出其烈士事迹。2015年其女朱庙生以英烈子女身份出席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朱程故居位于矾山镇内山村,内有朱程铜像、物品陈列室、广场、碑坊、纪念亭、朱德与彭德怀亲笔信笺以及烈士遗物,2012年9月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王国桢烈士故居 — 王国桢烈士故居坐落于苍南县马站镇西门外村西郊上南垅,是他的出生地和早期地下革命活动之地。故居内设陈列室,全面展示了王国桢烈士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求学、生活、革命工作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相片。 2008年1月,王国桢烈士故居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12月,王国桢烈士故居被授予温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15年12月,王国桢烈士故居被命名为温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收拾行囊,踏上红色之旅,让革命精神在行走中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