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岁月流转山河无恙 跟着油画走进50年前的绝美温州山水 | ||||
|
||||
江心双塔(1973)。 温州市区内河码头(1973)。 泰顺廊桥文重桥(1988)。 洞头渔舟(1977)。 温州市区中山公园一景(1973)。 雁荡山合掌峰(1986)。 50年前,手机还没有诞生,相机也尚未普及,许多人行走于山水中,靠的是一只画笔去记录。 那个年代,真的有过这样一位优秀的油画家,阔别温州数十年之后,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背上画箱,徜徉瓯越山水间,以刀代笔,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温州山水风景油画。通过这些油画,如今的人们尚能梦回数十年前的温州,看到其中的山水精华。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直到今天才有机会走近他的作品。 这位艺术家的名字,叫林一鹤。就在不久前,泰顺飞云湖畔,包垟乡的林秉权故居内,“林一鹤作品展示馆”正式揭牌,人们终于得以通过观赏其作品,一窥其艺术人生。 林一鹤,1927年出生于泰顺,其父林秉权为中共早期党员,也是泰顺第一位中共党员。林一鹤19岁便投身革命洪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酷爱艺术,中学毕业后(1947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先后得到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吴大羽、倪贻德等名家名师的教育与指导。1952年毕业后在上海、北京两地美术出版社任职。1958年因错划为“右派”,被下放到青海高原达17年之久。1975年因病自青海人民出版社提前退休回到浙江家乡。1984年定居无锡,1999年秋去世。 由于各种原因,林一鹤生前未能实现出版一本画集的愿望,不过所幸的是,在他去世8年后,在他子女的用心推广及各界帮助之下,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一鹤油画风景》;其后,南京博物院举办了《流风遗韵——林一鹤油画风景》画展;后来,中国美术学院今艺社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举办了“浙江艺魂——林一鹤油画风景特展”。林一鹤的作品被系统介绍给外界之后,他的油画风景艺术广受好评,并被业界公认为二十世纪优秀的风景画家。 今年4月,林一鹤家属将其毕生创作的3000余件艺术精品从无锡迁至泰顺,这批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结晶正式入驻泰顺县美术馆。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尹舒拉曾如此评价林一鹤的油画:“在林一鹤先生的油画里看到更多的是乡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我常陪同他在瓯江边上写生,他的作品里有好多风景是我看着他画的。林先生作画很投入,他对家乡的一山一水都有很深的感情。是这一种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感,也是艺术家高尚情怀的表达。” 现在,让我们在林先生诸多珍贵作品的导游之下,去往温州的山水里,从江心屿边的舴艋舟,到雁荡山的奇秀巨岩,再去往平阳坡南街的通福门、泰顺山溪之间的廊桥……叹岁月流转,看山河无恙。 在温州采风的岁月里,林一鹤也曾写下一些动人的诗篇。如: 《雁荡山》 荡空世易代,雁去山留名。 多少宸游士,题诗将汝评。 《瓯江口上渔船》 芙蓉江上眺翔鸥,片片扬帆狂浪流。 此地当年为古国,世人道是小杭州。 《温州港》 纵眼瓯江一港舟,往来船舶易春秋。 人间若问因何老,概下湍波催白头。 《桥(柳市)》 天降长虹枕水流,艄公把桨泛轻舟。 君家如问此何去?一片繁花海上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