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温州晚报】喝咖啡、品美酒、玩游戏……“防空洞”摇身一变成消费新场景
时间:2025-08-22 10:04:31 来源:温州晚报 字号:[ ] 阅读量:

1.jpg

在华盖山避暑纳凉厅内休憩的市民


2.jpg

景山防空洞咖啡


3.jpg

玫嘉酒庄的“日咖夜酒”

近日热浪席卷,市区的“山洞”成了不少市民首选的“避暑纳凉”胜地。记者走进这些“天然空调房”,发现“别有洞天”,在这里不仅能享受清凉,还能观影、饮咖、品酒……

老夫妇每天从娄桥赶来纳凉

位于市中心的华盖山人防商业步行街,被温州人亲切地称为“山洞”。在商场尚未普及的年代,这里堪称温州的“小义乌”。打耳洞、淘服装鞋帽、选购日用百货和饰品,是许多老温州人难忘的青春记忆。

8月20日上午9时许,华盖山人防商业步行街内已是人流不断,步行街旁的避暑纳凉厅外早早坐满了一排休憩的老人。“以前夏天这里可热闹了,现在没事我还是喜欢来这儿坐坐。”一位老人感慨道。步入纳凉厅,只需几分钟,燥热便一扫而空。厅内,市民们三三两两,或刷手机、或品茶、或下棋聊天,里间的共享影院里,红色电影正引得不少人凝神观看。

“在这儿干活比家里凉快多了,收拾好歇会儿再回去。”家住马鞍池公园附近的李阿姨,清晨逛完菜场,特地提着菜篮子来此纳凉择菜。厅内一对老夫妻正专注地剥着花生,他们是这里的忠实“粉丝”,几乎每天都来。“舒服着呢,有免费茶水,还能看视频。”大爷说,他们夫妇俩每天早上会带着午餐,从瓯海娄桥家中乘公交赶来,待到下午两三点,再去附近溜达溜达。

作为温州市民的“天然空调房”,华盖山避暑纳凉点已默默服务了25载。每年的7月1日至9月30日,每天上午8:30至下午5:30免费开放。鹿城区城市发展集团工作人员丁勇介绍,纳凉点最多可容纳180余人,如果当年连续5天气温超过35℃,还会提前开放。经过多年升级,这里早已不是简单的纳凉空间:免费WiFi覆盖、提供伏茶、桌椅齐备,抽湿机、棋具、防暑药品、安保一应俱全。“高峰期能有120多人,九成是老人。”丁勇坦言,他们正筹划增加体验类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

“别有洞天”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防空洞的蜕变,远不止于为长者提供一隅清凉。位于市区景山公园东大门的一处防空洞入口虽不起眼,内部却别有洞天。自去年7月变身“防空洞咖啡馆”后,这里迅速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新宠。8月19日下午,工作日午后,洞内仍有八九位年轻人小聚。

裸露的天然岩壁、幕布电影、美式及露营风格的拍照打卡主题区,营造出独特的松弛氛围。清晨,这里还会为周边居民和过路游客提供免费伏茶。咖啡馆运营负责人透露,全长350米的景山防空洞目前仅开发了约五分之一,已开放区域可容纳150多人。“我们已联合街道、相关机构举办了多场非遗体验、科普宣教等活动,吸引各年龄层的顾客。之后将逐步打造新的功能区。”负责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而在松台山脚、妙果寺旁,一个鹿城早期的防空洞则在两个月前焕新为“日咖夜酒”空间。墙面保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历史标语,与现代精致的装修碰撞出别样风情。前庭是“别有洞天”咖啡馆,深入其中,酒文化藏品陈列廊道两侧,洞内支路则分布着风格各异的酒类展销区与存储区。这是浙南酒水龙头玫嘉酒庄的手笔。

开业仅两个月,这里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摄影爱好者尤其青睐。记者采访时,就接连迎来几拨专程来拍照的客人。

同样位于松台山脚,玫嘉酒庄旁的一处防空洞被徐迦酒业用于存放“老酒汗”,另一处利用防空洞改造的新空间——“爻爻酒馆”正在装修,不久将开门亮相。“这个坑道曾是温州七中学生上学的常经之路,社交平台上很多七中学子留言说是童年回忆。”酒馆负责人表示,计划融入学生的回忆,设置桌游、互动留言板、“故事换美酒”等玩法,打造“接地气”的共创酒馆空间。

从海蜇仓库到“迷雾世界”

这些焕发新生的防空洞,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彼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修建防空壕、防空洞的热潮。温州市国动办工程项目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我市1979年之前建设的早期人防坑道工程,没有统一建设标准,大多依山而建,并以山体名称命名。这些在特殊背景下修建的人防工程,如今陆续年逾不惑,主要分布在鹿城区和瓯海区。

据资料记载,从1972年到1979年,市区几乎所有的山体——东至杨府山、南至巽山、牛山,北至翠微山、郭公山、海坛山,西至松台山、景山、西山、白泉山,都挖掘了大小不一的防空洞,用于备战。目前,市区此类早期防空洞共有8个,较大的包括华盖山、西山、翠微山、白泉山等工程,总面积7万平方米。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防空洞就已开启了“变身”历程。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经过改建,华盖山防空洞率先对外开放,成为当时少见的“坑道舞厅”。从1982年之后,市区其他防空洞也陆续开放。承租合同中都明确规定:一旦战备需要,即可无条件收回,所有装修均不得影响人防工事的战备功能。

那些年,防空洞主要被用作仓储和小型工场,并形成了一定的“专业洞”特色:如西山、白泉、翠微山等防空洞主要存放海蜇和香蕉;海坛山、松台山、巽山等防空洞则多用于储存水产、红酒白酒等酒品;还有一些生产打火机、眼镜的小工场因租金低廉也选择租用坑道。西山防空洞更是因此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西山海蜇批发市场,生意一度十分红火,至今已持续经营了40年。“早年冷库少,恒温防空洞是理想仓储地。”工作人员解释道。

如今,探索仍在继续。除免费开放的翠微山、景山、华盖山纳凉点及前述商业改造外,位于洞头区东屏街道寮顶回族村的寮顶村人防坑道工程几年前以红色文化为轴进行提升改造,融入海霞精神、人防工作、民族文化等内涵,相继投资约100万元启动国防文化园建设,修复了军事指挥部、军事坑道等宝贵军旅文化遗址,现在成为一处对外开放的红色文旅景点。

另一处具有想象力的项目正在市区西山西路与广化南路交叉口的白泉防空洞孕育。此处正在打造集人防教育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大型场景式人防坑道光影体验馆——“迷雾世界”。该项目总长2.8公里,总面积近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000万元。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预示着防空洞的转型之路,正向着更沉浸、更互动、覆盖全年龄段的方向纵深开拓。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